發布時間:2008-08-01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本網訊:近期,甘肅省永昌縣政府部門針對大量縣域自產蘑菇的賣難和滯銷問題,面向全縣各機關事業單位發出了一份購買單位幫扶點菇農蘑菇的倡議,呼吁城鎮職工在廣大菇農面臨蘑菇賣難的困難時期,替菇農分憂解難。面對政府的倡議,有人贊成,有人犯愁。在這一紙倡議的背后,又隱藏著什么樣的故事呢?
一紙倡議公務員買愛心蘑菇”
7月24日,吳先生從單位對口扶貧的永昌縣紅山窯鄉買了30斤干凈的蘑菇,帶回永昌縣城的家中。吳先生是永昌縣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這幾天,吳先生和同事們談論最多的,莫過于永昌自產蘑菇滯銷的問題,而同事們見面相互打招呼的口頭禪也成為:“你家的愛心蘑菇買了嗎?”
近期,永昌縣政府部門針對大量縣域自產蘑菇的賣難和滯銷問題,面向全縣各機關事業單位發出了一份購買單位幫扶點菇農蘑菇的倡議,呼吁城鎮職工在廣大菇農面臨蘑菇賣難的困難時期,替菇農分憂解難。而“分憂解難”的辦法是:除了幫助菇農尋找銷路外,以自己實際行動量力而行,買一些“愛心蘑菇”。吳先生響應了政府的號召,“買的蘑菇價格不貴,既讓自己家人品嘗了味道鮮美的菌類食品,也給菇農減輕了銷售的負擔,一舉兩得。”
記者在永昌縣采訪時,許多上班族對政府的買蘑菇倡議表示理解和支持,對這樣購得的蘑菇稱之為愛心蘑菇”。而也有一些職工對政府的這種做法頗有微辭。在縣城工作的李女士坦言:“丈夫已經買回了大量的蘑菇,自己不買吧,怕單位上說自己思想不先進;買吧,一時吃不了,還得晾曬。”
對縣上出臺支援菇農的相關政策,永昌縣委宣傳部有關工作人員認為:“跟抗震救災一樣,當我們的菇農出現賣難時,同樣也需要社會力量的幫助。”
蘑菇難賣菇農煩心
7月24日中午,炎熱的氣候令人昏昏欲睡。王玉文強打精神,在金昌市延安路的一家菜市場旁,站在自家的三輪車旁邊,扯起嗓子大聲吆喝:“來來來!新鮮的香菇便宜賣了!”但王玉文的吆喝聲很快被市場上其他商販的吆喝聲和嘈雜的人聲淹沒了。有過往的市民聞聲趕過來,拿起王玉文三輪車上的香菇仔細地看著。“2元錢1斤。”王玉文不失時機地向顧客介紹,但很多顧客還是放下手中的香菇離去,只有少數顧客,在一番討價還價之后,買一些回去。盡管這樣,王玉文還是感到快慰:“畢竟多少變一些現錢了。”
王玉文來自永昌縣焦家莊鄉南沿溝村。
“往年,你來我往的客商來到家門口,只要從棚里采摘出來,前來的商販就會按質論價,買走蘑菇,但今年卻有些不同,上門收購的商販少了,蘑菇的價格也上不去。”王玉文向記者訴苦。王玉文說,經過與家人的商議,自己決定直接到市場去賣,這樣不至于蘑菇積壓變質。每天天一放亮,王玉文就從棚里采摘蘑菇,開上車向幾十公里外的金昌市區駛去。
與王玉文有著同樣的感受,趙正德和永昌縣其他的菇農也在今年蘑菇喜獲豐收后遭遇“賣難”問題。
眼下,正是永昌西河地區雙孢菇出菇高峰期,成床成床的雙孢菇豐收在望,可是在菇農的臉上看到的不是喜悅———發展如日中天的食用菌產業今年的銷售形勢非常嚴峻。走進永昌縣焦家莊鄉王玉文家寬敞的塑料大棚,黑黝黝的土地上,一頂頂雪白的“小雨傘”繁星點點,靜靜地撐起一片美麗的風景,但這樣豐收的喜悅并未在王玉文等菇農的臉上綻放。相反,食用菌豐產后出現的“賣難”問題,卻讓每個菇農的心坎上纏繞著一縷淡淡的惆悵。
南沿溝村農戶黃奎榮苦著臉說:“現在收購客商給出的收購價格1斤低于1元,如果按這個價格賣,不算人工、材料等費用投入,光是搭建大棚的成本都出不來。”據了解,由于食用菌國內市場今年出現了局部和階段性的產品過剩,加之受美元持續貶值等因素影響,食用菌價格出現了大幅度下跌,6月份之前,鮮菇收購價格每斤還在2.8元至2元之間,然而短短幾天以后,價格驟然直下,掉到每斤1.6元至1元,甚至更低。與去年雙孢菇價格最好時1斤賣到3元多相比,今年的收購價格顯然讓眾多種植戶無法接受。
7月22日,記者來到紅山窯鄉夾河村,跟著村民趙正德走進他家菌棚,趙正德的妻子正在將成熟的雙孢菇一個個小心翼翼地用手中的工具削下來,而這樣的“夏收”方式,趙正德和他的妻子已經有好幾年的經驗了。“以前種10多畝地,全年收入也就四五千元。而這一棚食用菌占地不到一畝,以往每年純收入近萬元。這小蘑菇改變了我們家的生活條件!”趙正德對眼前種植的雙孢菇充滿感情。
趙正德從自家的溫室大棚中,嘗到了科技致富帶來的甜頭。趙正德說:“幾年前,我們種的都是傳統的農作物,除了春種夏收和澆水時間,農閑時,我和村里的鄰居們結伴到建筑工地打工,收入并不理想。”2003年,永昌縣鼓勵農民種植食用菌,趙正德很快加入了食用菌種植的行列,并在當年,以每斤近3元的價格將產出的數千斤食用菌很快銷售一空,這樣的收入讓趙正德嘗到了成功的喜悅。趙正德利用手中的結余,為家中添置了冰箱和一些農業器械,為了便于和客戶的溝通與聯系,趙正德還買了一部手機。自己付出辛苦勞動后,小蘑菇給了趙正德很好的回報,趙正德很滿足被小蘑菇悄悄改變的幸福生活。趙正德看到:在自己成功種植與順利銷售的產業化種植路上,不斷地有鄰居或者鄰村的鄉親們加入到他們的行列,食用菌種植戶在迅速增加。
據永昌縣農牧局局長徐偉年介紹:“永昌發展食用菌生產的資源優勢較明顯。永昌的氣候干燥、涼爽,是專家公認的優質食用菌適生區,氣候資源適宜多種食用菌生長;永昌麥草,玉米稈,牛、馬、羊糞等雙孢蘑菇理想生產的原料豐富,農田耕作機械化程度高,農村勞動力充裕,為食用菌生產提供了充裕的勞動力。”基于這樣的條件,2003年,經過多方考察論證,永昌縣委、縣政府把食用菌生產作為調整農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正式啟動實施。當年縣上在新城子鎮劉克莊村、南壩鄉祁莊村、焦家莊鄉北泉村等村社試點種植香菇和白靈菇,共建成食用菌棚80座,種植香菇、白靈菇20多萬袋,生產食用菌200余噸,收入近100萬元。試種獲得成功后,食用菌種植以其投資少、見效快、產出投入比高、經濟效益顯著等特點,被各級干部和廣大農戶所接受。從2003年開始推廣種植至今,永昌縣食用菌種植面積已發展到100萬平方米。2008年全縣預計菌類總產量將達到1萬噸,如果銷售順利,僅此一項可實現產值6000萬元,小蘑菇撐起永昌富民大產業。徐偉年說:“雖然永昌縣食用菌種植起步晚,但特色非常明顯,已成為全國反季節菌類生產的最大縣份之一。”
規模種植背后的困惑
“作為一項新興產業,成敗的關鍵是技術和市場。”省農科院食用菌研究中心的副研究員任愛民這樣認為。而缺乏更為全面廣泛的技術服務和市場銷路,逐漸成為永昌菇農在發展食用菌產業上遭遇的第一個難題。“過去種植戶相對較少,蘑菇的銷路不成問題,而隨著種植隊伍的逐漸擴大,產品在一定區域內相對過剩,也是要正確面對和盡快解決的問題。”經常從事蔬菜販銷的北京某蔬菜購銷公司甘肅購銷點負責人侯吉平認為。對于今年永昌蘑菇出現的賣難問題,省農科院的任愛民副研究員認為:“食用菌成為永昌的一大支柱產業,為農民撐起了一把致富傘,這其中蘊含著地方政府、主管部門和農民兄弟的辛苦努力。但食用菌生產菌種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農民的生產收益。目前,永昌縣菌種生產場還是小作坊式的,生產設施、設備不完善,缺乏過硬的制種專業知識,易造成菌種質量問題,給生產造成損失。
蘑菇市場產業鏈條發育不健全,市場運行機制尚未形成。”
全縣齊動員打響“賣難”攻堅戰
在永昌縣新城子鎮趙定莊三社農民趙守福家中,記者看到院子中晾曬著一串串干蘑菇,兩個老人正在用線串著,趙守福兩口子架著大鍋煮沸蘑菇。他告訴記者:“大約八九斤濕蘑菇可以鹽漬成1斤干的,秋天外地客商來收購,1斤干的可以賣到20多元,雖然賺得少一些,但不會賠本。”目前,菇農們開始用晾曬、鹽漬等方式來儲存滯銷的蘑菇。而永昌縣政府也開始積極為打開蘑菇銷路尋找“婆家”,永昌縣副縣長義戰鷹說:“今年全縣蘑菇總產量預計將達到1萬噸。這可不是一個小數字,如果銷售不掉,或者處理不好,對食用菌種植農戶的打擊將非常大。”義戰鷹說:“從目前的銷售情況看,縣上計劃以鮮菇的方式銷售1000噸,以鹽漬菇的方式銷售8500噸,以烘干、凍干的形式銷售500噸。目前,縣上一方面加緊做福建、成都等地客商的收購說服工作,一方面出臺了食用菌產品銷售補助政策及食用菌加工設施設備補助政策。”針對食用菌出現“賣難”問題,金昌市副市長張建平認為:“永昌縣引導農民發展食用菌產業,幫助農民致富的方向是對的。”張建平說:“每一項產業的引進都不是一帆風順,市場經濟變化無常,是商品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困難,但是辦法總比困難多,因此一定要堅定食用菌產業發展方向,拓寬銷售領域,把食用菌銷售問題擺在突出的位置,予以特別關注。現在是雙孢菇出菇的高峰期,食用菌銷售到了最關鍵的時刻,不能讓老百姓一年到頭白辛苦。凡是有利于農民食用菌銷售的一切辦法都可以嘗試,一定要全力以赴打好食用菌銷售這場攻堅戰。”
有關專家認為:“隨著食用菌生產的不斷發展,永昌縣雖然相繼建成了食用菌加工銷售的一批龍頭企業,但這些龍頭企業的生產經營規模和生產水平遠不能滿足產業發展需求,需進一步加大龍頭企業的培育和經紀人隊伍的發展,形成完善的產業鏈條和健全的市場運行機制,以保證全縣菌業生產的健康發展。而發展訂單農業,利用廣闊的網上銷售網絡,培養專業和區域分布合理的銷售團隊,以及加強政府的宏觀調控和市場調研預警機制,在今后的永昌蘑菇產業發展中,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編輯:皮皮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