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9-10-27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以前蠶桑枝條只用來燒火,現在還可以用來種菌子,在公司的指導下我們幾戶搞了1萬袋,現在長勢很好,預計月底就見效益了!”近日,珙縣底洞鎮楠橋村養蠶戶熊宗貴滿懷希望的說到。
近年來,四川珙縣在蠶桑生產上加大力度做強做大,先后償試“工廠化”、“多批次滾動養蠶”、桑園綜合開發及成功引進天然彩色繭蠶品種進行試養,并充分結合科學發展觀的指導,運用到發展科學農業種植上來。今年,為積極應對危機,進一步在農民致富增收上做文章,在底洞鎮楠橋和芭蕉兩村開展科學種植試驗,利用廢棄桑樹條進行粉碎,然后滅菌、灌裝,最后再接入菌種,試種食用菌,該種植模式取得試種成功。
“下一步我們還將全面推廣利用桑樹種植食用菌生產,形成公司+支部+協會+農戶模式,加強技術培訓,積極動員養蠶農戶同時種植食用菌,進一步促農增收。”珙縣底洞鎮楠橋村支部書記李躍康興奮地說。
“這次試種有茶樹菇、平菇、雞腿菇、雙孢蘑菇等,每袋成本只需0.55元,預計售價8至10元,1萬袋最低可增加收入70000元,由我們智溢公司免費提供技術指導,農戶投勞,以后成規模后形成產供銷一條龍服務。”珙縣智溢繭絲綢公司經理張思華介紹。據悉,利用廢棄桑枝條栽培食用菌已成了該鎮農民增收的新渠道,不僅如此,摘除了食用菌的菌包發酵后,還可以循環回到桑蠶基地成為桑樹的肥料,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張禮娟 楊燕 編輯 張洋 責任編輯 甘科)
編輯:XS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