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9-10-28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遼寧省是老工業基地,省委、省政府亦高度重視農業經濟發展,提出了要堅持用工業化理念謀劃農業發展,用先進的管理理念指導農業生產,用先進的市場模式引導農業經營,用先進的物質條件改造農業裝備,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提高農業生產水平總要求。這對遼寧省農業標準化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目標。為此,遼寧省質監局高度重視農業標準化工作,統籌規劃,扎實工作,有序推進,經過近年來不懈努力,取得了豐碩成果。
回顧過去,農業標準化取得了突出成效。遼寧省政府分別于1997年、2000年、2005年召開了全省的農業標準化工作會議,及時為農業標準化工作指明了方向,并于2002年頒布了我國第一個農業標準化地方法規《遼寧省農業標準化管理條例》。目前,遼寧省已經建立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150家,示范區建設已開始從優質糧,畜牧業、水產品、優質水果、設施蔬菜等五大產業,向花卉、食用菌、中藥材等特色產業方向發展,形成了多品種、多元化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新格局,農業綜合效益和農民收入明顯增加。其中種植業示范規模28.64萬公頃,總產量達到63711萬公斤,總產值達到18.44億元,輻射帶動農戶107萬余戶;養殖業創產值8.18億元,輻射帶動農戶9萬余戶;水產業養殖規模達到2867公頃,產量3635萬公斤,創產值3.58億元,輻射帶動1.4萬余戶。全省涌現出了許多農業標準化成功經驗,農業標準化的內涵得到不斷豐富。
與時俱進,滿足時代發展的要求。20世紀80年代末為適應兩高一優農業的發展,重點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開展農業標準化工作,“明白紙、圖先生”是當時成功的做法,并得到了當時國家科委主任宋健同志的高度贊同。90年代,開始探索開展農業綜合標準化工作,農業標準化開始從生產環節向兩頭延伸,即實現農產品的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標準化管理。90年代末,隨著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開始把農業標準化工作轉向農業龍頭企業,即推廣公司+標準+基地+農戶模式。本世紀初開始,為適應入世需求,農業標準化開始以農產品質量安全和出口創匯農業為重點,農產品采用國際標準工作開始擺上日程,現階段,總結提出的“質量安全型”、“產業發展型”、“出口貿易型”農業標準化新模式開始在全省范圍內推廣。
農業標準化的重要性不容置疑。如何做好新形勢下農業標準化工作,經分析,當前的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幾大問題為農業標準化發展創造了條件,也提出了挑戰,一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解決農產品安全問題迫在眉睫,二是入世后,農產品出口頻頻受阻,為農業標準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隨著農業產業化的深入發展,農業龍頭產業管理水平相對薄弱問題凸顯,為農業標準化提出了新要求。為此,遼寧省提出了“農業標準化絕不能簡單化,一刀切,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創造地提出了“質量安全型”、“出口貿易型”、“產業發展型”農業標準化新模式。
質量安全型:即規范農業生產過程和農業投入品使用,發展“三品農業”,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民以食為天”,抓好農產品質量,是一項民心工程。提高農產品質量離不開標準化,沒有標準就無法評價產品質量,農業生產也就無章可循。僅以遼陽市為例,2005年初,市政府斥資180萬元,對全市農業環境實施了綜合評價,90%以上的農業資源適合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種植業和畜牧業生產,6萬畝水面適合無公害、綠色食品淡水魚養殖。為此,遼陽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聯合農業局制定了遼陽市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地方生產技術規范23項,建立了10個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23個產品通過了有機食品和綠色食品認證,141個產品通過了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全市有機食品和綠色食品生產面積21萬畝,無公害農產品生產面積105萬畝,占全市耕地面積的47%。農事企業36個,參與“三品”開發的農戶21萬戶,“三品”生產總量達到105萬噸。全省已經認證無公害農產品1270項,綠色食品779項,有機食品150項,累計規模達到3200萬畝。
出口貿易型:即積極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規避國外貿易技術壁壘,促進農產品出口,發展外向型農業經濟。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技術法規、標準和合格評定程序作為技術壁壘已經成為農產品出口的主要障礙,遼寧省及全國農產品都深受影響,要跨越這些技術壁壘的鴻溝,就要加強農業標準化工作,建立與國際市場接軌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建立農產品國際貿易技術壁壘預警機制,農產品出口企業要加快采用國際標準的步伐,提高農產品質量檔次,強化標準控制,提高管理水平。大連凌水藻類生產企業的產品曾經被外商壓價或退貨,建立示范區后,以質量安全為重點,制定了《無公害食品裙帶菜》、《無公害食品裙帶菜養殖技術規范》兩項標準,并上升為行業標準,得到外商關注和認可。2006年,該示范區出口創匯1.3億元。遼寧博豐集團是外向型企業,公司內部完全吸收借鑒了國外先進標準,將標準化管理運用到生產、加工各環節。精準農業在這里已經成為現實,使他們的產品更安全,質量更穩定,贏得了外商的高度贊同。
產業發展型:即提升農業龍頭企業管理水平、實現農產品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標準化管理,發展精品農業,促進農業產業化健康發展。用工業化理念謀劃農業經濟發展,是當前農業生產管理觀念的革命。農事企業無論從數量還是規模都在逐步由弱走強,一大批農事企業已經開始成為推動地方農業產業發展,帶領農民脫貧致富的“火車頭”。鞍山千山王綠色果品有限公司從事南國梨產業開發,實行“公司+基地+標準+農戶”的經營模式,先后制定了78項配套生產技術標準,在提高果品質量的同時,解決了儲藏和運輸的兩大難題。帶動了9000余戶果農,覆蓋面積6000余畝,平均畝產增收1125元。本溪遼東野旺有限公司從事多種野生動物養殖,其中野豬基本半原生態牧草飼養,全部實現標準化管理,達到了無公害產品要求,同時降低飼養成本60%以上。帶動當地2000多農戶致富。
夯實基礎,以法制建設和理論培訓相結合。2002年,《遼寧省農業標準化管理條例》經遼寧省第九屆人大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成為了我國第一個農業標準化的地方法規,填補了農業標準化法律的空白,解決了當時農產品質量監督工作無法可依的現狀,充實了我國的標準化法律體系,為促進全省農業標準化健康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2002年,為了深入開展農業標準化工作,貫徹、實施《遼寧省農業標準化管理條例》,遼寧質監局著手編寫《農業標準化教材》一書,后經國家標準委統一組織與兄弟省、市共同編寫并出版了《農業標準化》、《農業標準化培訓大綱》,為農業標準化工作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求真務實,總結經驗推動工作有序開展。2007年在深入農村調研后,遼寧質監局起草的《做好農業標準化工作是發展現代農業的當務之急》調研報告被省委、省政府評選為遼寧省優秀調研成果二等獎。思路決定出路,方法決定成效,遼寧省開展農業標準化工作的重點是:突出重點,選準農業標準化項目;將影響面大,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受到地方政府關注,涉及千家萬戶農民利益的項目,納入農業標準化工作發展對象。依托農業產業化中的龍頭企業開展農業標準化工作;在市場、企業、農戶的產業鏈條中,標準作為組織交貨的依據,使標準化行為成為全社會自覺的行為。以產品為龍頭,開展綜合標準化管理工作;以市場需求為目標,從抓農產品質量、規避國外貿易技術壁壘入手,根據市場需求,制定出符合市場需要的農產品標準,并實現農產品的產前、產中、產后的全過程標準化管理。
扎實工作,開拓農業標準宣貫新途徑。為將今年提出的“讓農業標準走進千家萬戶”口號落到實處,遼寧省質監局將農業實用技術由文字標準轉化為圖象標準,讓農民易學、易懂、易操作,并將在12月份利用省局網站實現網絡即時點播,重復收看,有效地解決了農業標準在貫徹實施中,面臨的實施人員過于分散,文字理解能力偏低,農戶生產紛雜等這些“瓶頸”問題。農業標準真正成為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有效載體。目前,遼寧省已投資100萬元錄制完成了第一批46項《農業標準化實用技術》科教片,內容包括水產、畜牧、食用菌、花卉、中藥材等。該套科教片將農業標準條款細化分解為操作流程,免費為全省廣大農民提供農業新技術,農民在即時、重復收看時,等于將農業標準化教師請到了家中。此項工作為進一步完善遼寧省農業標準化體系添上濃重一筆。
展望未來,共同開創農業標準化新局面。在繼續加強示范區建設的同時,以地方支柱產業和特色產業為主,抓精品、要效應、樹形象,由數量型建設向質量型建設轉變,提升示范區建設的總體水平。進一步推廣示范區建設的“三個模式”,把良好農業規范管理理念引進示范區建設工作中,提升示范區管理水平。與農業部門密切配合,繼續加快農業標準的制定步伐,提高農業科技轉化效率,力爭使遼寧省農業地方標準結構更趨合理,體系更加完善。加強農業標準信息服務,建立貿易技術壁壘預警機制,為農業產業化健康發展提供技術支撐。(遼寧省質量技術監督局)
編輯:XS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