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10-25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云和華豐食用菌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葉少平介紹,在沒有日曬雨淋和氣溫猛升驟降的環境里長出的菌菇,體型勻稱,不需要農藥和添加劑,也不需人工除草、施肥和澆水,原料也是采用棉子殼、玉米芯和木制玩具邊角料等,是真正的生態菌。
食用菌產業是云和農民的支柱產業,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云和便是南方最著名的黑木耳、茯苓、竹蓀和香菇的主產區,一些珍稀菇紛紛被云和農民利用新技術培植而出。具有區域品牌的“云和師傅”應運而生,每年有上百位師傅前往全國各地發展食用菌產業,首創的香菇半地下式栽培模式在全國得到了推廣。
目前,云和食用菌產業一直以香菇和代料黑木耳為主,穩定在6000萬段以上。而杏鮑菇、金福菇、秀珍菇等珍稀菇的培育,卻一直很少有人涉足。隨著市場行情的走俏,云和的很多農民紛紛重金引入珍稀菇種植技術,發展珍稀菇生產。
位于云和鎮沙溪村的青云茶樹菇示范基地剛剛落成。負責人季云青說,為了幫助一起發展茶樹菇種植的周邊農戶,他以每月5000元、而且包吃住的優厚待遇,從外地聘請了一位師傅,專職負責給周邊農戶作技術指導,他計劃通過三年努力,輻射帶動周邊菇農應用新技術生產茶樹菇1000萬袋。
如今,云和的食用菌產業逐漸向新技術、大基地的方向發展,全縣已經有26個采用新式技術生產食用菌的基地。除了珍稀菇之外,傳統的花菇、黑木耳種植也用上了新技術。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