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11-10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2010年11月3-5日,在湖北省保康縣農業局項局長和食用菌辦公室孟主任的陪同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食用菌市場雜志社聯合對湖北省保康縣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的情況進行了專題采訪。
保康縣委書記與中國食用菌商務網、食用菌市場編輯部主編合影
農業局向局長陪同中國食用菌商務網主任記者劉暢參觀考察
一、資源利用科學化
保康縣是湖北省襄樊市唯一的全山區縣,森林面積356.6萬畝,林木蓄積量378.98萬立方米,境內森林每年可新增長林木資源24.
縣委書記陳豐林曾對記者說過這樣一句話,“保康最大的劣勢是山,最大的優勢還是山,只有走‘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路子,才能實現可持續富民強縣。”在提升食用菌產業的同時,保康縣也在傾力打造全省核桃產業第一縣和全國核桃重點縣。他為全縣人民算了一筆賬,按照規劃進度,到2014年,核桃發展到50萬畝,每年核桃修剪枝丫材和核桃殼合計廢料1.425億公斤,能生產加工菌棒5000萬袋以上,可節約木材15.
香菇成品
整齊的香菇菌棒
二、生產組織規模化
歇馬鎮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經理張繼武已經從事食用菌生產經銷近20個年頭, 2007年又成立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現在已經發展會員700多農戶,今年秋栽袋料香菇500多萬袋,預計可實現收入4000萬元。由于行情比上年同期上漲45%,預計純收入能達到二十幾萬。張繼武對種植袋料香菇深有感觸,“椴木香菇產量效益與袋料香菇比簡直是天壤之別。縣委縣政府引導得好,為我們老百姓找到了一條致富路。” 2010年,全縣緊緊圍繞全年完成袋料香菇6000萬袋、實現產業收入3億元的目標,在市場引導、政策扶持、科技服務等多種措施激勵下,發展袋料香菇村達到216個占全縣行政村總數的80%以上,發展戶數達到8100戶占全縣農戶總數的13%,建成5萬袋以上的聯戶農莊式示范小區140個,建成20萬袋以上規模專業村60個。繼羊五村、劉家嶺村、程岐村之后,又涌現出了三岔河、汪家溝、胡家臺等一批30萬袋以上的專業大村,新增王福存、馮善進、楊明等一批5萬袋以上規模栽培專業大戶。全縣袋料香菇春栽規模達到4469萬袋,占去年全年總規模的120.8%。同時,縣委縣政府還大力培植林果業,充分利用核桃等林果丫材和加工廢料作為食用菌的生產原料,并大力推廣農村沼氣,實行以氣代柴、以煤代柴、以電代柴,逐步減少其他林木資源消耗,完全可實現資源的永續利用,確保食用菌產業的健康發展。
食用菌合作社所在地
建設中的標準化大棚
三、系列服務組織化
為確保食用菌專業合作社標準化生產,保康縣縣委縣政府積極引進大山合等龍頭企業,依托大山合綠生現代公司,使食用菌產業向生產規模化、布局區域化、質量標準化、品種多樣化、貿易國際化方向發展,按照統一規范栽培工藝模式,實行“聯戶農莊式”標準化生產,分戶管理,實現菌棒制作、產品加工機械化,并在店埡埡子口村、城關土門村、黃堡水田坪村等建立重點示范小區。鼓勵和引導發展各類專業協會、農民合作社,努力提高“一品”組織化程度,逐步實現“龍頭+基地+農戶”“協會(合作社)+基地+農戶”的一體化經營。全縣已經初步建成上海大山合集團、臺灣威杰公司、圭萃園公司等產業龍頭,共建立各類專業合作社31個,網絡農戶3.9萬戶。
為做到建一個組織、興一個產業、富一方群眾,所有的食用菌合作社一直遵循開展市場營銷、分析市場行情,依靠科技,服務至上,努力實現社員效益最大化為宗旨,利用召開村民大會、深入種植戶家進行宣傳等途徑,將分散的香菇種植戶有機地結對連片組織起來,與菇農簽訂種植收購合同,通過實施統一菌種供應、統一物資采購、統一技術指導、統一回收加工、統一包裝銷售的“五統一”管理模式,對社員提供產前、產中、產后一條龍服務,使菇農種植香菇的質量和效益得到極大的保障和提高。同時縣委縣政府還專門下發了《關于推進食用菌產業健康發展的意見》,建立健全了縣、鄉、村三級組織領導和服務體系,同時加大政策資金爭取和產業扶持力度。食用菌生產機械設備、免割保水膜等一些菌需物資全部免費發放到各個鄉鎮村屯,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技術保障更加有力。
上海大山合保康分公司
四、技術培訓一體化
一個產業的發展,必須要有一個得力的技術服務體系作支撐,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個真理在食用菌產業發展中得到比較充分的體現。今年春季,縣菌辦聯合縣農廣校舉辦了兩場縣級食用菌生產技術培訓班,舉辦了5場鄉鎮級現場觀摩培訓,14場次村級培訓,參訓人員達1300多人次。編寫下發了1400余份《袋料黑木耳栽培技術》《高溫季節袋料香菇管理技術要點》等相關技術資料。同時,利用國家鞏固退耕還林成果政策,培訓農村食用菌技術人員400多人,組建了一批專業服務隊,培育了一批食用菌協會、專業合作社,這些由農村食用菌技術員組成的生產服務組織,常年從事菌棒制作、技術推廣、信息服務等工作,在食用菌生產環節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成為食用菌產業發展中不可缺少的生力軍,使該縣食用菌生產基本扭轉了以往產前缺乏組織、產中紊亂無序、產業效益低下、資源浪費嚴重的被動局面。目前保康縣食用菌產業發展已形成“區域化布局,一條龍生產,專業化經營,一體化服務,企業化管理”的產業化格局。
黑木耳菌包
豐富的木屑資源
保康縣在穩步發展袋料香菇生產的同時,袋料黑木耳試驗成功,產業發展再添新亮點。2010年春季,在黃堡的大坪村、后坪的車峰坪村、歇馬的廟坪村,率先進行了袋料黑木耳稻田地栽生產試驗,試點總規模近十萬筒。通過東北稻田排場和噴灌技術的推廣應用,試驗取得圓滿成功,充分顯示了袋料黑木耳生產周期短、資源利用率高、效益顯著且不需要搭棚等優勢。同時保康縣的野生菌資源也極為豐富,羊肚菌、牛肝菌、猴頭菇等已經走出大山,走上城市百姓的餐桌,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日益顯現,已成為當地菇農增收致富的又一亮點。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