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網友對“鮮蘑菇被漂白”事件的看法
發布時間:2010-12-11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最近,媒體暴炒了關于小學生調查蘑菇的事件。直到把茅頭指向了政府的監管部門和行業協會。
媒體認為,大部分公眾相信小學生的說法,認為北京市場上絕大部分鮮蘑菇是被污染的。絕大部分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概念?在北京市場上的鮮蘑菇又都有哪些品種?媒體有沒有給大眾一個詳細的回答?他們并沒有認真調查。
在北京食用菌市場,每天有超過3000噸的時鮮食用菌在交易,而這些食用菌中,包括了四十多個品種,在新發地食用菌批發市場,很多食用菌產品都是工廠化生產的,出廠時就已經進行了小包裝,比如金針菇,杏鮑菇等。如果超過90%以上的食用菌被污染,那么每天至少要有2700噸左右的食用菌產品要進行增白加工,那么對于增白劑的需求量是可以想像的。我不相信北京90%以上的食用菌被污染。
中國是食用菌大國,生產著占全世界產量70%的食用菌產品。每年產品出口到世界各地,中國有超過5000萬的農民從事著食用菌產業。食用菌已經成為繼糧、棉、油、果、菜之后的第六大農產品,在很多地區成為農民致富的支柱。2003年,大連滑子菇增亮劑事件,導致全國滑子菇價格大跌,當年農民損失3億多元人民幣,但農民是無辜的,種出蘑菇賣不掉,菇賤傷農,始作涌者就是媒體。媒體只顧一時痛快,沒有完全盡職盡責地對事件真相進行詳細客觀報道,在媒體的監督下,只是關閉幾家無關痛癢的小企業,更多的中國菇農,卻在那一年領略了媒體的威力。
媒體報道中國菜有毒,中國的菜就出口不動了,受傷的是菜農;媒體報道中國奶有問題了,奶粉就賣不動,受傷的是奶農;現在媒體報道中國的蘑菇有問題了,受傷的一定不會是那些無法無天的經銷商,而是老老實實本分干活的中國菇農。
我從來不相信網上調查,因為在中國真正做事的農民是從來不上網的,一是沒有時間,二是沒有條件。而參與網上調查的人,又總有大部分是別有用心的,不是媒體奸守自盜,就是有人惡意炒作,所以我也從來不相信網上調查的公信力,在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用1000多票的支持,去說事,實在不值得信服。
關于蘑菇事件本身,我想更多成份是媒體的惡炒,是媒體自認為以輿論監督的的社會責任在發揮著推進動事件發展的作用。中國的蘑菇質量可能不會改變,到是有些媒體的點擊量和報紙銷量會大增吧?而這種增長,是以中國農民種出的蘑菇無人敢吃為代價的。這難道就是所謂的“鐵肩擔道義”?
最近政府公布北京市場97%以上的蘑菇產品是可靠的,媒體居然引導公眾投票給予否決,并把矛頭指向政府公信力的缺失,這實在有些可笑,是媒體為了討好公眾做的惡炒吧?誰也不知道真相,那為什么不去產地看看,不去實地看看呢。
在中國作一個普通的老百姓,真的是難。一面是生活的蹂躪,一面是媒體的強奸,相信誰?誰能給我們一個負責任的交待?期待著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