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做強君塘香菇產業的實踐與思考
發布時間:2011-04-26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君塘鎮地處達州市“后花園”,森林植被良好,氣候環境獨特,是出產香菇的好地方,曾被社會譽為“香菇重鎮”。近年來,君塘鎮香菇產業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縣級有關部門和其它兄弟鄉鎮的鼎力支持下,大力實施“以基地為重點、以品牌為核心、以科技為支撐、以專合社為平臺”的發展戰略,進一步推動香菇產業向“規范化、規模化、專業化、生態化”發展模式轉變,規模和特色效益明顯。把香菇產業作為興鎮支柱產業來抓,實現了種植規模、種植技術大提升,香菇產量和產值雙增長,推動了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特別是對菇農增收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目前,香菇產品暢銷達州、重慶、成都等地,深受市民歡迎。
一、基本情況
宣漢縣君塘鎮轄7個行政村,47個村民小組,4200戶,17200人,幅員面積52.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4500畝,其中田9800畝,地4700畝,森林覆蓋率達46%,是典型的農業生產大鎮。境內立體氣候明顯,適宜發展食用菌產業。全鎮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種植食用菌特別是香菇,都沒有多大發展。全鎮大部分農戶仍以種植糧食為主,零星發展枇杷、柑桔、蔬菜等經濟作物,沒有什么骨干產業真正讓農民穩步增收致富。
二、主要成效
宣漢縣君塘鎮滴水村香菇產業園區,從引導業主入駐產業園發展香菇生產,培育發展特色農產品產業,不斷增加農民收入,成功破解了長期困擾山區農村產業發展難題,其工作成效顯著,值得各地學習和借鑒。歸納總結主要表現在:
1、生產發展已具規模。君塘鎮香菇產業由2006年10月開始引進業主5個入駐滴水村香菇園區,由分散經營到集中、由零星種植到有一定規模化生產,逐步培育壯大到而今的香菇生產基地,目前,香菇產業園已帶動6個村、24個村民小組、121戶建成袋料栽培香菇廠房3000余平方米,香菇生產標準大棚200個,面積100余畝。香菇產業已經成為君塘重要特色支柱產業,為菇農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
2、基地建設成效顯著。據統計,滴水村年發展香菇320萬袋,是建園前的12倍,年產香菇300萬公斤,年產值2400余萬元。同時涌現出了種菇技術能手21名,種菇專業大戶52戶,每戶菇農年均增收6萬元以上,是建園前的5倍。香菇園區業主張成郁,年種菇規模6.5萬袋,年產鮮菇6.5萬公斤,年產值52萬元,年純收入18萬元以上。極大地調動了菇農的生產積極性,推動了全鎮香菇產業的又好又快發展。
3、服務機構基本健全。緊緊依靠香菇專業合作社和協會、實行“專合組織+基地+示范戶”模式,成立了“宣漢縣滴水香菇專業合作社”,為菇農產前、產中、產后提供全程服務工作。
4、科技水平不斷提高。近年來,君塘鎮滴水村香菇園區通過與省農科院實行院縣合作,在香菇品種選育、馴化、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科技成果,篩選出了適合君塘等地發展的優質香菇品種。
5、發展機制逐漸完善。堅持“以技術為先導,以基地為載體,以農戶為核心,以市場為紐帶”的思路,采取“項目驅動,大戶帶動,股份合作,縣鄉聯動”等措施,因地制宜,建立了技術推廣、政府引導、典型帶動、利益連結、行業協調、資金投入等六大發展機制,初步形成了“公司+專合組織+基地+農戶”的產、專、銷一體化的服務發展模式,為促進香菇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三、主要做法
香菇生產是微生物食用菌產業,被稱之為“朝陽產業”,每個生產環節來不得半點馬虎。宣漢縣君塘鎮滴水香菇園區業主們多年的技術集成一年種植兩季--低溫菇(秋冬季)和高溫菇(春夏季),基本上實現了周年生產。
1、黨政重視,搭好菇臺。農產品生產是弱勢產業,歷屆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采取“黨委號召、政府引導、專業合作化運作、品牌化包裝、產業化發展”的思路,順應民意,常抓不懈,積極為菇農排憂解難。
2、科技興菇,唱好菇戲。為了做強香菇產業,君塘鎮先后從福建、浙江等地引進香菇種植技術人才,實地培訓菇農,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科學種菇技術。
3、部門配合,做強菇業。部門之間,上下聯動,通力合作,為香菇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生產創業環境。
4、探索模式,興好菇業。即“1+5”的種植模式,一名種植大戶帶動發展5戶菇農,為菇農提供堅強的技術保障。
5、創新機制,念好菇經。以“宣漢縣滴水香菇專業合作社”為龍頭,加強引導,內抓專合組織建設,發揮專合組織的紐帶作用,外抓園區標準化建設,有力帶動當地農戶發展食用菌,專合組織紐帶橋梁作用十分明顯。同時專合組織秉承“種出高水平,賣出好價錢”為宗旨,不斷開拓縣內外、省內外、甚至國內外市場,引領香菇產業沿著健康的軌道有序發展。
6、依靠質量,拓展菇市。香菇又稱香菌和冬菇,是人類第二大食用菌產品,市場消費潛力巨大。而君塘鎮滴水香菇產業園區遠離城鎮工業污染源和公路主干線,是無公害農產品,其食用香菇菌蓋大小均勻一致,肉質香嫩,已占據達州各縣市區市場,深受消費者青睞,目前產品已成供不應求之勢。
四、存在問題
香菇產業異軍突起,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難和亟待解決的問題,不能更好地適應產業發展和市場要求,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菌業的又好又快發展。主要表現在:
1、技術力量不強,科技創新能力較弱。目前縣上只有縣經作站作為食用菌技術推廣機構,現有各級食用菌專業技術人員30余人,不能滿足生產需要。加之基層無機構,無專業技術人員從事該項工作,技術推廣斷層,導致食用菌技術推廣慢,科技入戶率低。
2、市場發育不健全,龍頭企業建設滯后。隨著食用菌產業的不斷發展,菌農對市場和信息的需求更加迫切。而宣漢縣尚無食用菌專業市場,市場價格不穩定,經濟效益不穩定,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菌農的積極性。縣內龍頭企業資金、技術實力弱,規模小,產品轉化增值能力弱,產業鏈條不完善,帶動輻射能力弱,食用菌生產的比較效益不能很好地發揮。
3、資金投入不足,擴大再生產能力弱。食用菌屬于技術、資金、勞動密集型產業,投入較大。而宣漢縣財政困難,農民還不富裕,菌農自身投入嚴重不足,致使擴大再生產能力弱,產業發展緩慢。同時對食用菌科研、企業方面投入均嚴重不足,企業融資非常困難。
五、幾點建議
1、建議縣上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出臺相關優惠政策,打造香菇產業核心鎮,輻射帶動全縣香菇產業發展。
2、建議縣上將香菇產業納入招商引資范疇,加大對外招商力度,扶持回引返鄉創業種植大戶,引導菇農聯戶經營,擴大生產規模,提升香菇產品市場競爭力。
3、建議縣上采取相關措施,整合全縣香菇資源,集中包裝、宣傳、打造優勢品牌;每年舉辦一次“香菇”文化節,挖掘和宏揚香菇文化,提高宣漢香菇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場份額,以特色產業帶動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
六、發展對策
1、制定香菇產品質量等級地方標準和香菇生產技術規程,實行包裝銷售,提高商品效益。
2、申請注冊“滴水香菇”商標,增強品牌意識,打造名優農產品知名名牌。
3、在相關優惠政策和資金扶持下,進一步擴大生產廠房6000平方米,完善水、電、路、溝、渠、池、通訊等基礎設施,同時,投資建設標準的制菌室和接種室,規范工藝流程,降低生產成本。爭取通過2-3年努力,把君塘建成香菇產業規模化、生產標準化、園區設施化、基礎網絡化的特色產業基地。
4、做好各種服務和政策支持,誠邀廣大創業、投資商,采取合資聯辦、獨資新辦、并購企業等方式,入駐香菇產業園區興辦企業,使香菇產業向著擴大規模,產品的精深方向開發。(葉茂)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