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力轉型升級聚力打造“4零”企業——訪常州市金凌農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東建
發布時間:2011-05-24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2010年常州市金凌農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天韻”牌金針菇經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審核被確認為綠色食品A級產品,同年,“天韻”牌金針菇被命名為“中國食用菌優秀品牌”,公司也被中國食用菌協會確認為“優秀龍頭企業”。近幾年來,常州市金凌農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各級食用菌協會的具體指導下,針對食用菌產業高成本時代的到來,面對環境保護壓力大、市場競爭激烈、科研力量微薄、經營理念落后,生產方式粗放等諸多困難和問題,積極謀劃企業產品結構轉型,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為了向行業推薦正面學習榜樣,面對金凌菇業的全面轉型升級,記者采訪了公司總經理吳東建先生。
記者:大家都知道,2010年金凌菇業在加快基建投入,改簡易建筑為標準化廠房上下足了工作,那么請吳總簡單介紹一下在為企業轉型升級提供基礎條件所企業所進行的一些工作。
吳總:2010年,我們在改造一期工程的基礎上,投資2280萬元,占地25畝,新建上下兩層混凝土框架結構的標準化庫房96間,新增栽培面積1.5萬平方米,新建科技研發樓1120平方米。企業當年投入,當年投產,2010年6月10日二期工程第一間標準化庫房投入使用,8月20日二期工程生產的第一批優質金針菇出廠銷售,隨著二期工程的陸續完工,隨著“融綠色文化,做健康事業”、“精湛工藝造就ˋ天韻ˊ品牌,完美品質成就ˋ金凌ˊ未來等一系列企業文化的宣傳和廠區內綠化、路燈、發光字的布置安裝,環境煥然一新,一派現代農業企業形象得到了社會認可。生產規模由原來的日產5噸擴大到現在年產4000噸。
記者:2011年金凌菇業加快了人才引進,改單一協作為全面聯合,為企業轉型升級提供智力支撐,那么具體是怎么做的?
吳總:公司始終堅持以科技為先導,依靠牢固的“產學研”平臺,大力開展技術與管理的集成創新。一是堅持合作方式的創新。公司與南京農業大學、江蘇省農科院、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等高等院所合作,不是單一的技術引進而是本著優勢互補、互動雙贏的原則,在人才、技術、管理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聯合,從而為企業的快速健康發展注入了科技牽引的動力、活力、潛力和實力。二是堅持工藝技術創新。在高等院所的技術支持下,公司成立了天瑞食用菌研發中心,確立了《金針菇工廠化栽培關鍵技術研究》課題,取得了《食用菌開放式流水接種》和《金針菇工廠化栽培房通風及內循環自動調控》兩項專利技術。三是堅持管理模式創新。公司堅持“創新至上,能人當家”的原則,高薪聘請、大膽使用既有理論又會實踐的食用菌行業的“土專家”和管理人才當副總,使他們不當“客人”當“主人”,既“指導”又“主導”,既“有位”又“有為”,帶出了一支“懂流程、會操作、肯吃苦、守紀律”的員工隊伍。
記者:在加快生產方式轉變方式上,金凌菇業是怎樣變單一生產為資源循環利用,為企業轉型升級提供了豐富內涵的?
吳總:我們公司發展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常規大棚栽培到工廠化標準化生產,從秀珍菇、杏鮑菇、雙孢蘑菇多品種栽培到金針菇專業化生產的艱苦歷程的選擇。二是公司歷經長期反復的研究探索和實踐,終于掌握了用皇竹草、大豆秸稈粉碎料代替農藥殘留超標,價格不斷上漲的棉籽殼,利用當地的廢茶枝、廢桑枝代替日益稀少的保護生態平衡的林木資源,生產出高蛋白、低脂肪,富含人體所需多種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食用菌產品。通過培養基的改良和后道菌糠發酵技術運用,生產出適口性好、營養成分豐富的菌糠飼料,形成“草—菇—飼”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記者:下一步,公司將怎樣加快品牌運作,不斷提升產品檔次,為企業轉型升級提供核心競爭力?
吳總:公司創辦伊始,就樹立了“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的食品安全的責任意識,隨著企業的發展,不斷形成了“綠色獻給社會,精品交給顧客,健康留給你我”的經營理念,2006年公司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提出了“天韻”商標的注冊申請,從此走上了標準化生產之路:一是請來食用菌行業專家制定了金針菇工廠化生產技術規程,編制的企業產品標準,經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升格為江蘇省地方標準;二是針對金針菇工廠化生產和銷售的全過程建立起標準化質量管理體系,不論從產品的育種、培養、栽培、采收、包裝、銷售等各個環節均已實現標準化作業,2007年2月企業順利通過了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三是為不斷提升產品安全等級,企業的內控制度也幾易其稿,根據市場需要不斷擴充內控制度覆蓋范圍并豐富制度細則,以制度來推進產品品質,食品安全方面的管理水平,2008年“天韻”牌金針菇獲江蘇省無公害產品證書,2010年“天韻”牌金針菇獲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頻發的綠色食品證書,產品從價格競爭、質量競爭逐步走向了品牌競爭,原來名不見經傳的“天韻”牌金針菇,通過品牌運作,已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大雅之堂,成為賓館、超市的搶手貨,也成為了農民致富的金鑰匙。
我們清楚地知道,食用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絕非朝夕之功,絕非一蹴而成,而是任重道遠。我們更清楚地知道,食用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核心是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同步增長,必須集約經營、量質并舉,才能在新一輪現代農業發展中贏得優勢。
今后,我們將根據協會的統一部署,向同行學習,結合本企業的特點,用“精細化管理、數字化落實、制度化執行”的管理手段,盡快打造“4零”特色企業,即細節決定成敗——做到技術管理“零差錯”;質量攸關興衰——做到產品銷售“零投訴”;資源循環利用——做到榨干吃盡“零排放”;安全重于泰山——做到平平安安“零事故”。通過“4零”特色企業的建設,助推企業從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升級,從高能耗有污染向低消耗無污染升級,從粗放型向集約型升級,為加快“小蘑菇—新農村”進程作出不懈努力。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