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宇順食用菌產銷合作社黑木耳純利超30萬
發布時間:2011-10-19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金秋九月的查巴奇,地里的大豆、玉米已經泛黃,頭上烈日炎炎,身上卻是涼風習習,一日兩季的天氣提醒人們秋天真的到了。
在鎮農業負責人的陪同下,記者來來到了該鄉民族村宇順食用菌產銷合作社,醒目的示范區標識牌直立在路邊,指引來客前面就是食用菌產銷合作社了。占地3.7萬平方米的種植小區里整齊地擺放著30萬袋筒狀食用菌,小區西側的噴灌設備正在作業,東側10幾個工人悠閑地采摘著成熟的黑木耳。
逢年過節有禮送
看到有記者來采訪,忙碌的工人放下手中的活兒,和記者攀談起來:“我們這林木多,每到夏秋農閑,大伙兒三五成群到山上去采木耳,回來晾干自己留著冬天沒菜的時候吃,吃不了的就送給城里的親戚朋友,他們拿咱的野生黑木耳都當寶了,每到秋天就打電話來讓幫采點,可這幾年情況不一樣了,樹越來越少,采的人越來越多,即使起早貪黑也采不到多少,自己都不夠吃,哪有多余的送人啊!”合作社理事長張守庫無奈地說。
“現在好了,咱自己家就出產黑木耳,還不使用任何化肥和添加劑,吃起來和山上采的野生木耳沒啥兩樣,逢年過節再不愁沒東西送親戚朋友了。”合作社成員趙紅軍一臉燦爛地打斷張守庫的話。他告訴記者:以前山上長木耳就能吃到,雨水不好木耳少時自己是舍不得花錢買的,哪會想到現在咱老百姓還能種出木耳,而且還能靠它發家致富。
“既然想都沒想過,那怎么還會種呢?”
技術員趙玉輝趕緊走上前接過話茬:“這不,前幾年種地不掙錢,我們幾個村民合伙兒到牡丹江打工,在一家食用菌培植基地一干就是3年,開始干搬搬運運的體力活兒,時間長了,老板看我們實在,也讓我們參加菌苗培植,那時我就開始琢磨咱這氣候條件和牡丹江差不多,是不是也能試種一下,于是我們幾個人就決定回來自己干。”
“這幾個年輕人還真不賴,出去一趟學會了種植技術,回來帶動鄉親們一起種,我們今年可是掙到錢了。”張守庫津津樂道地講起了他們的種植過程。2010年,本著試試看的想法,5戶村民組成食用菌產銷合作社,開始沒敢多種,只培植了5萬袋食用菌,3個月后凈賺了5萬塊,大伙兒甭提多高興了,都要摩拳擦掌大干一場,這不,今年合作社發展到12家,培植了30萬袋食用菌,看今年的形式,每袋的純利至少在1元錢以上,30萬袋就是30萬塊錢,這得種多少地才能比得上啊!另外,種木耳成本低、風險小,用過的菌料還可以種蘑菇或取暖,采木耳老人小孩都能干,前兩天一個70來歲的老太太坐在這撕木耳,聊著天就掙了40塊錢,老太太甭提有多高興了,連說有這好事明天還來。
據悉,該合作社明年打算繼續擴大規模,初步計劃培植50萬袋食用菌,注冊商標正在辦理中 ,兩年之后還打算上木耳加工生產線,到時候在超市里就能買到土生土長包裝精美的黑木耳了。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