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岫巖模式”
發布時間:2012-02-24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岫巖人說干就干,短時間內便形成了一套食用菌生產的“岫巖模式”,即以強有力的行政推動和資金扶持為支撐,以建設產業基地為依托,以推進深加工為“引擎”,以加強科技研發為動力,以完善市場流通為突破。將小小蘑菇做成了大產業
岫巖滿族自治縣曾因岫玉而廣為人知,而近期,小小蘑菇卻形成了大產業,掀起了特色農業大波瀾。去年岫巖全縣農民人均收入7500元,食用菌收入貢獻率達40%,人均因此增收1100元。今年,全縣食用菌預計產量60萬噸,產值可達36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68%。岫巖縣悄然邁向“全國蘑菇第一縣”。在政府主導下打造“岫巖模式”
地處我省東部山區的岫巖縣,有種植食用菌的天然地理氣候條件,從上世紀70年代起,蘑菇種植就成為一些農民的副業。而從農民小打小鬧的副業生產到今天的產業化經營,則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實施“一縣一業”的發展戰略。所不同的是,岫巖人說干就干,短時間內便形成了一套食用菌生產的“岫巖模式”。
一、以強有力的行政推動和資金扶持為支撐。為促進食用菌產業發展,岫巖縣成立了以縣長、主管副縣長為正、副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食用菌發展領導小組,把發展食用菌產業列入經濟工作和相關部門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組建縣食用菌生產管理局,具體負責全縣食用菌生產規劃制定、技術服務和信息提供等。從2010年開始,縣政府每年拿出1.1億元??钪С职l展食用菌產業。
二、以建設產業基地為依托。岫巖縣結合本縣實際,科學規劃產業布局,以產業基地建設為承載,在全縣形成“一條線、三大片”的食用菌產業區域化布局?!耙粭l線”即以張莊公路兩側為主線,建成年生產能力500噸以上的標準化生產示范區200多個;“三大片”即“南草菇”、“中滑菇”、“北香菇”的生產布局,以桓蓋線為界,在南部鄉鎮形成草腐菌主產區,在中部鄉鎮形成滑菇主產區,在北部鄉鎮形成香菇主產區。目前三大片已發展超百萬盤(段)食用菌生產基地60多個,專業村30多個。
三、以推進深加工為“引擎”。提高深加工能力,不斷拉長產業鏈,努力實現從原料基地向產成品基地的戰略轉移,促進產業升級。一是大力推進食用菌深加工園區建設,以前營農業高新區為核心,積極引進食用菌深加工企業,培育和扶持龍頭企業發展。目前,全縣已引進各類食用菌深加工企業16家,年加工食用菌8萬噸以上,全部達產后深加工能力可達20萬噸。二是加強品牌建設,全縣共注冊10個食用菌產品品牌,其中牧牛益臨香菇、金松滑菇、深山秀滑菇3個品牌知名度較高,“深山秀”牌滑菇罐頭通過國家有關機構認證。此外,還興建了東北地區唯一一處“百菇園”和全國第三個、東北地區唯一一座食用菌博物館,“一園一館”有力提升了岫巖縣食用菌產業的品牌形象。
四、以加強科技研發為動力。把提高菌種研發能力作為發展食用菌產業的基礎,著力推進由菌種需求大縣向菌種研發大縣、供應大縣轉變。先后引進建設遼寧省微生物科學研究院岫巖分院、綠洲研發中心、坤榮菌業研發中心等研發企業和機構5家,對食用菌菌種、生產流程、新技術、新產品等進行研發和推廣,促進食用菌品種品質進一步提高??h里還不斷加強技術服務體系建設,以縣科技服務隊和鄉鎮、村級服務站為主體,構建縣、鄉、村三級服務體系,為菇農提供產前定向、產中管理、產后銷售的“三幫服務”。定期聘請專家到岫巖縣辦班培訓,選派技術人員到食用菌生產經驗豐富的地區參觀學習,形成以專家、技術員、生產骨干、熟練工為主體的人才支撐體系。
五、以完善市場流通為突破。市場大小直接決定產業大小,全縣重點推進三個市場建設。一是立足本地市場,建立產品集散地,先后建成6個日吞吐量100噸以上的食用菌專業批發市場,開工建設了集加工、貿易于一體的前營農業高新區食用菌交易大市場。二是開拓國內市場,在全國各主要城市建立經銷窗口,派駐專業銷售隊伍,建立信息平臺,拓展流通市場網絡,把岫巖縣食用菌銷往各地。三是放眼國際市場,以出口企業為龍頭,在食用菌生產、加工等各個環節嚴格執行國際標準,不斷提高食用菌的國際知名度和競爭力。目前,岫巖縣滑蘑出口量已占全國的50%。拜市場為“師”實現可持續發展
目前岫巖全縣食用菌品種仍以香菇和滑菇為主,品種單一,市場行情的變動直接影響菇農的收入,抵御市場風險能力較差。岫巖縣認為,真正成為“全國蘑菇第一縣”,關鍵是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市場需求為最終需求,為此需要著力化解5個矛盾。
一、科研薄弱,菌種創新乏力的矛盾。只有不斷研發和引進食用菌新品種,做好新品種的儲備和推廣工作,才能保證和促進食用菌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岫巖縣已引進建設5家研發企業和機構,但總的來看,無論是食用菌菌種的研發、試驗,還是食用菌深加工技術,都比較薄弱,尚處在起步階段,難以滿足產業發展的需要。
二、資源制約,規模擴張受限的矛盾。全縣食用菌品種主要以木腐菌為主,需要以大量的鋸末為原料?,F階段,每年近43%的木腐菌原料需從莊河、鳳城以及黑龍江、吉林等地購進,“林菌矛盾”將成為岫巖縣未來食用菌產業發展的重要瓶頸。
“中國蘑菇節”的舉辦和打造“中國蘑菇第一縣”的高調宣傳,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岫巖縣食用菌的知名度,但全縣食用菌產業仍存在著產品標準不高、規格不等的現象,品牌效應還不明顯。
四、銷路不穩,市場規范程度差的矛盾。市場銷售是制約岫巖縣食用菌產業發展的最大瓶頸。目前,在食用菌的銷售環節,存在著銷售渠道不廣、冷庫壓價等問題,主要依靠中間商、經紀人完成產品收購外銷或冷庫儲存,極易形成價格壟斷,“價低傷農、價高傷企”的風險隨著食用菌產量的增加將不斷增大。
五、保險缺位,風險防范機制不完善的矛盾。目前農業保險范圍主要涵蓋玉米、水稻、大豆、花生和部分設施農業,食用菌種植業尚未享受到農業保險的好處,保險的缺位使得菇農難以抵御自然災害、病蟲害、意外事故等所帶來的風險。繼續完善“一縣一業”的政策安排
岫巖縣食用菌產業的蓬勃發展,得益于岫巖縣有力的組織領導,同時也與省委、省政府提供的各項優惠政策直接相關。鞏固我省“一縣一業”發展的成果,需要因時而宜,進一步完善現有的政策安排。
一、制定差別化扶持政策,推動特色農業發展。岫巖縣因其獨特的地理和氣候條件,出產的蘑菇具有獨特品質,地方特色明顯。因此,可制定我省《促進特色農業發展指導意見》。
二、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引導產品結構優化升級。為穩定岫巖縣食用菌產業發展的良好態勢,并降低產品升級換代過程中的風險,省、市、縣政府應延長對岫巖縣食用菌產業的資金支持期限,并每年追加一定資金,專門對發展草腐菌予以連續3年到5年的支持。
三、加強食用菌研發體系和技術服務體系建設。建議:一是以正在籌建中的遼寧省微生物科學研究院岫巖分院為依托,促進其與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的合作。二是以研究實力較強的遼寧農業科學院、沈陽農業大學等機構為主體,籌建“遼寧省食用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三是農業、科技、發展改革、中小企業等相關政府部門在政策和資金上支持有條件的種植和加工企業建立研發機構。四是加大對相關技術人員的教育和培訓。五是在岫巖縣成立食用菌公共技術服務中心。六是加強“農村書屋”建設,提供相關技術學習資料。
四、推進相關部門合作,提高農業保險能力。加大政策性農業保險的涵蓋范圍,增加險種,提高管理水平。此外,要盡可能建立農業風險基金,根據農業生產中的不同問題,設立有針對性的風險基金,針對食用菌這種地方特色性產品,可設立特色農業風險基金。
五、加快培育產品品牌,科學塑造區域整體形象。盡快制定和推廣應用食用菌標準化種植生產技術規程,建立健全食用菌產品質量標準和檢測體系,使食用菌達到標準化生產,無公害化生產,逐漸形成品牌效應。
六、培育扶持專業合作社,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笆濉逼陂g,應繼續在財政、稅收、金融等方面大力引導和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對典型合作組織的經驗進行總結和推廣。另外,要加大對合作組織的管理力度,引導合作組織充分發揮服務職能,維護菇農根本利益。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