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3-30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本網訊(記者:尚玉玲)福建浦城縣近幾年在竹蓀的人工馴化栽培上取得了一些成績。據了解,浦城縣人工馴化栽培竹蓀始于上世紀80年代中期,縣農業局、縣科委、縣農科所等單位潛心致力于竹蓀菌種選育、生產模式、培養料配方、加工工藝等環節的摸索試驗。二十余載的坎坷曲折,竹蓀生產效益有了顯著的提高,發展格局有了較大的改變:生產模式從生料套種到現今的發酵料蔭棚畦栽、從多種到現今的以D-89(福建農林大選育)為主栽品種、加工工藝從一次烤干到現今的二次烤干、種植地塊從無序利用到現今的統籌規劃、產量從畝產干品30公斤到現今的100余公斤、市場運作從大起大落到現今的平穩態勢。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從2006年以來,浦城縣農業局積極轉化、應用推廣“三增加、建堆發酵”竹蓀高產栽培技術項目成果,受到菇農的普遍認可。統計表明:2009年浦城縣種植竹蓀2100畝,遍及古樓、仙陽、山下、永興、富嶺、臨江、石陂、濠村、蓮塘、楓溪等鄉鎮。據測算,畝產干品平均100公斤,干品總產量約210噸;每公斤干品市場售價100元,總產值約2100萬元;新增效益1470萬元,戶均增收2萬余元。
因竹蓀種植的主培養料為竹屑、竹葉、谷殼、秸稈、菌草,不會破壞闊葉林資源,有利于生態保護。科技含量的提升,進一步顯現了竹蓀種植的經濟、生態、社會效益。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