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4-13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在河南省湯陰縣,過去經常被燒掉或扔掉的玉米芯,現在經過多次轉化,創出系列產值7.3億元,帶動11000戶農民戶均收入5500元。
在湯陰縣丹尼斯克甜味劑公司院內,每天的貨運車輛絡繹不絕。運進來的是農業廢料玉米芯,運出去的是全部出口創匯的木糖醇,一派生意興隆景象。這家企業年消耗玉米芯7萬余噸,生產木糖醇10000噸,是全球最大的甜味劑生產企業。
跟丹尼斯克公司一樣生意興隆的還有該縣的9600多戶食用菌種植戶。“這兩天正是頭茬菇集中上市的時候,我這10個棚每天都能出1000多斤金針菇,現出現賣,一天毛利能進3000多塊錢,要說這可都是沾了玉米芯的光。”湯陰縣白營鄉農民張紹忠一邊忙著招呼人員采摘、包裝金針菇,一邊熱情地向我們介紹著自家食用菌公司的經營情況。老張每年種植金針菇、白靈菇40萬袋,年收入15萬元。過去他種食用菌用棉籽殼作填充料,現在他改用玉米芯提煉木糖醇后產生的木糖渣作填充料,每袋能節約八九分錢的種植成本。僅此一項,每年就能節支增收近4萬塊錢。與張紹忠相鄰的張希安利用村里的10畝河坡地,專門從事木糖渣晾曬,然后送到企業替代燃煤,年收入達3萬元。
湯陰縣縣長于自強告訴我們,目前該縣依托丹尼斯克公司,形成了玉米芯生產木糖、木糖提煉木糖醇、木糖渣栽培食用菌或晾曬替代燃煤、食用菌渣作為有機肥還田的產業鏈條。過去要么扔掉、要么燒掉的玉米芯在綜合利用的產業鏈上“循環”一趟,帶動了當地38000多名農民或在丹尼斯克公司打工,或從事玉米芯運輸、食用菌種植、木糖渣晾曬等,每年為湯陰縣創出系列產值7.3億多元,增加農民收入6000多萬元。
玉米芯綜合利用循環產業鏈只是湯陰縣發展循環經濟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湯陰縣堅持用建設生態經濟的理念發展循環經濟,立足本地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千方百計與國內外知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攀親結緣,先后引進興建了華龍面粉、永達肉雞、健豐食品、六和飼料、太空秸稈發電等110余家農副產品加工利用企業,并依托這些龍頭企業集群,形成了小麥、玉米、玉米芯、棉花、無公害小雜糧、中草藥等六大農副產品循環加工鏈條。帶動了當地及周邊地區110萬畝小麥、80萬畝玉米、8200萬袋食用菌、10萬畝棉花、5萬畝小雜糧和1000畝中藥材的種植生產,使全縣80%的農副產品通過廢物利用、資源再生、循環生產方式實現了轉化增值。目前六大循環產業鏈年實現產值25億元,出口創匯2460萬美元,利稅2.5億元,直接安排農村剩余勞動力1.2萬人,帶動農戶12萬戶,促進農民增收2.6億元,人均增收680元。該縣也因此躋身“全國食品工業強縣”和“全國農產品(11.35,0.11,0.98%)加工業示范基地”行列。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