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于玲)2013年2月8日(2012年農歷臘月二十八日),記者來到了位于遼寧省建昌縣楊樹灣子鄉,采訪了楊樹灣子鄉食用菌專業技術協會會長東新平先生以及該協會擔任技術總監的趙文龍老師關于當地食用菌產業發展的相關情況。
據了解,該技術協會下屬有“建昌縣帽山蔬菜種植合作社”是縣級扶貧龍頭企業,主要是以種植香菇為主。東新平會長向記者介紹,合作社建立初期,因為對食用菌行業不熟悉,也走了不少彎路。當時聘請的技術人員對于制種不太熟練,需要在外地購買菌種,在制作過程中污染率高、產量低,在2012年上半年基本都是賠錢的狀態,都不想再干了。自從通過朋友介紹認識了趙文龍老師后,一切就在短短的兩個月的時間全部都改變了,趙老師使用的是全開發制種模式,菌種自己做降低成本,基本是0.3%的污染率,產量大大提高了,趙老師把現有大棚沒有合理利用的全部都改了過來,慢慢看著合作社有了起色,有了把合作社堅定做下去的信心。據悉,趙老師曾經在黑龍江、內蒙等地多個企業當任過技術總監一職,所到之處對他的技術都是非常的認可。這次來到楊樹灣子,看到了合作社東會長發展食用菌的信心,趙老師很受感染,他規劃三年將當地的食用菌產業鏈拉動起來。
說著說著,趙老師帶著記者來到了一排排整整齊齊的自動化大棚,第一個進入的是剛剛發滿菌絲的大棚。記者看著菌袋個個都發滿了白花花的菌絲,生長旺盛,讓記者很是奇怪,這些菌棒本應挪到出菇房進行出菇的,為什么在這里呢?趙老師跟記者說,合作社主要是跟遼寧沈陽的大批發市場合作,每次出菇后都會有大車來拉,前兩天大車把出菇房的香菇全部拉走,正好馬上就要過年了車都停了,采菇的人也都放假了,所以現在就控制溫度,人為性控制到年后出菇,那個時候市場價格還是會很好,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像這樣的大棚還有五六座。
記者又來到了一個大棚,這就是出菇棚了,每個菌棒上都密密麻麻的長著香菇。趙老師很自豪地跟記者說,他選用的都是優質的出口品種,產品產量高、質量好、口感好,所以特別暢銷,而且趙老師還提到這已經是出第三茬蘑菇。
記者在大棚中跟采蘑菇的工人交流了解到,食用菌的消費市場已經不是前幾年只停留在城市中,現在鄉村也非常認可,吃的人也越來越多,對于食用菌這個產業已經讓他們受益頗多,平時像他們這樣的農村婦女,農忙的時候種種地,平時就在打打牌,就沒有其他的收入了。自從這個合作社成立后他們也能像城里人一樣上班了,一個月的收入能到達1000多元,這是他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他們從心里認可了這個產業,也希望食用菌產業在未來的幾年中在楊樹灣子鄉東會長的帶領下快速發展,帶領農民致富。
據趙老師規劃,合作社將以種植香菇為主,然后再用生產香菇的廢料生產平菇、雞腿菇,再用廢菌棒加工成燃燒棒或者是碳,循環利用。同時,合作社還將實施五統一:“統一菌種、統一技術、統一管理、統一品種、統一銷售”。目前總體生產大棚有30多個,已經投入使用的有20個左右,總體菌棒有150多萬棒。合作社利用食用菌產業解決了當地的150多名留守婦女等勞動力,平均為每戶增加農業收入達到1.5萬左右。東會長最后表示,將當地食用菌產業做大做強,不光是面對國內市場,還要覆蓋到產品出口、菌棒出口等貿易,并能真正地為當地老百姓做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