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推動遠安香菇產業轉型升級的“三化之路”
發布時間:2013-11-04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本網訊 (特約通訊員:湖北省遠安縣農業局 陳克斌)香菇是遠安的農業傳統產業。近年來,我縣充分運用現代生產經營方式,以重構香菇產業鏈條為前提,以培育現代經營主體為重點,促進產業分工、優勢互補,實現了傳統產業向現代產業的轉型升級。遠安先后被授予“中國香菇之鄉”、“全國農業(食用菌)標準化示范區”、“全省出口食用菌質量安全示范區”等稱號。2012年,全縣香菇種植規模、產量、產值分別達到1.3億袋、10萬噸、8億元,農民人均從中增收3500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4%。
一、堅持集約化生產,實現企業和菇農共贏
堅持以工業的理念發展香菇產業,將適宜工廠化生產的菌筒制作環節從香菇產業鏈中剝離,大力培育工廠化制棒企業,推進菌棒生產由家庭式的人工生產向工廠化的機械生產轉變。
1.機械化作業。2010年,我們在全國還沒有成熟機械化菌筒制作設備的前提下,引導宜昌大自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資6000萬元,通過定制的方式,上馬兩條四機組香菇菌棒自動化加工生產線,實現了碎料、拌料、制棒、滅菌環節的流水線生產,菌棒生產能力達到20萬支/日。相比人工操作,機械化作業使得單支菌棒生產成本降低0.3元以上、工作效率提高10倍以上、菌絲成活率提高4.5個百分點以上。目前,宜昌大自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著力攻克液體菌種制作技術。屆時,接種環節也可實現機械化生產。
2.標準化生產。組織力量研究制訂香菇標準化生產地方標準,并成為全省香菇生產的省級地方標準。統一香菇原輔料供應,嚴把“四關四制”(市場準入關和公示制、經營許可關和備案制、質量監測關和抽查制、責任追究關和退市制),實行定點采購、廠家直銷、連鎖經營,從源頭上有效遏制假冒偽劣原輔材料對香菇產業的危害。加強對宜昌大自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專業化制棒企業的質量監管,建立質量安全可追溯信息平臺,確保源頭可追溯、流向可跟蹤、信息可查詢。
3.市場化運作。通過簽訂委托加工合同(菇農自購原料、企業按標生產、菇農支付費用)或產品購銷合同(企業自購原料、企業按標生產、菇農購買菌棒)兩種方式,引導企業與菇農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目前,全縣已有1000多戶菇農與宜昌大自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簽訂了菌棒委托加工或購銷合同。無論采取哪種方式,企業和菇農均可分享單支菌棒生產成本降低帶來的收益,實現共同發展、互惠雙贏。
二、堅持集約化管理,引導產業向園區集聚
在出菇管理環節,以菇農自愿為前提,以產業基地為載體,大力推進菇農入園發展,實現香菇集中連片栽培。
1.推進集中經營。堅持依法、有償、自愿的原則,積極引導農民采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等多種形式,推進土地合理有序流轉,促進優勢產業向優勢區域集中,確保香菇栽培集中連片、規模發展。目前,全縣初步形成以茅坪場鎮馬家坪1000萬袋香菇種植示范基地為核心和以雙坪、銀子、瀘溪灣、高樓4個500萬袋香菇種植示范基地為支撐的“1+4”發展格局。目前,示范基地輻射帶動全縣90%以上的菇農進入基地發展生產,種植規模達到5200萬袋以上,其中萬袋以上香菇種植大戶3000多戶。
2.推進設施栽培。通過調整資金投入方向,每年拿出專項扶持資金120萬元,采取“以獎代補”、“先建后補”等方式,引導扶持集中連片發展香菇設施栽培。按照“五改”(改木質棚架為水泥棚架、改秸稈棚帷為塑料棚帷、改自制菌筒為統一菌筒、改人工注水為自動噴灌、改挪地換茬為覆沙栽培)、“三化”(道路硬化、環境美化、用水凈化)、“四到園”(水、電、路、機械直通到園)的要求,高標準建設香菇產業園。全縣累計建設標準化菇棚1.2萬個,硬化園區道路95公里,建設U型渠4.2萬米。
3.推進技術創新。圍繞制約香菇基地化栽培的關鍵技術,組織實施各類科技攻關項目。針對香菇割袋出菇技術費工費時的弊端,在全國首創脫袋出菇技術,極大地降低了勞動強度、減少了人工費用。先后組織實施“反季香菇新法栽培技術示范”等3個國家星火計劃項目,實現了香菇錯時避峰生產、四季均衡上市。組織科研力量攻克反季香菇覆沙栽培技術和層架栽培技術,有效減少了雜菌感染和爛袋現象,將香菇畝均栽培規模提高到3萬袋以上、土地利用效率提高6倍以上。
三、堅持集約化經營,促進產品與市場對接
堅持以市場的理念發展香菇產業,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將千家萬戶分散經營的農民有效地組織起來,有機銜接生產和銷售環節,提高了產業效益,促進了農民增收。
1.培育專業合作組織。采取種養大戶創辦、龍頭企業帶動、經濟能人領辦、行業自發成立、集體單位主辦等多種形式,培育香菇類專業合作組織 23家。按照農業部示范合作社“五個好”的創建標準,啟動規范化示范社建設,大自然食用菌等6家合作社被確定為縣級示范合作社,申報大自然食用菌合作社為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和宜昌市“十佳百強”農民專業合作社。出臺《關于做好農民專業合作社金融服務工作的意見》,建立合作社貸款推薦、授信、擔保機制。近年來,縣內金融機構累計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投放貸款1500萬元。
2.完善利益聯結機制。遵循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建立“菇農+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市場”的經營模式,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集中銷售,減少中間環節,解決了千家萬戶的小農戶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之間的矛盾。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對社員產品實行不限時、不限量收購,收購價格基本穩定。目前,全縣 23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網絡菇農8000余戶,鮮菇購銷能力占全縣鮮菇總量的70%。經測算,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菇農比同等條件下未加入的菇農年增收1000余元。
3.拓展產品銷售渠道。堅持把發展香菇深加工作為拓展香菇銷售渠道的重要途徑,通過開展招商引資,引進和培育森源科技、科力生菌業、野風食品、食得福等多家香菇深加工企業,極大地提高了香菇就地轉化能力。積極推進農超、農商對接,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參加省農博會和食用菌展會,全方位宣傳推介遠安香菇產品。在去年舉行的漢宜農超對接會上,僅大自然食用菌合作社就簽訂農超合作金額1.15億元。大力加強香菇流通體系建設,累計興建冷庫200多個,存儲能力達到1000噸/日,形成了從基地到超市的完善冷鏈體系。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