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盧氏縣要求“四個轉變”推動現代食用菌產業發展
發布時間:2014-07-01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本網訊(記者 明旭影)日前記者從河南盧氏縣食用菌辦公室了解到,盧氏縣為加快培育現代食用菌產業生產經營模式,切實提升產業發展競爭力,要求做到“四個轉變”:
一要實現由“住山吃山”向“靠山養山”轉變。要廣泛引導群眾摒棄單靠砍伐天然林發展單一食用菌產業的傳統觀念,除食用菌外,引導群眾種植中藥材、林果、桑蠶、花卉苗木以及特種養殖等,廣開門路,想方設法開發有市場、收入高、效益好的致富項目,增加農民收入,確保森林資源不破壞,農民收入不降低;要建立護林養山激勵機制,破除群眾“法律上是林坡的所有人,但實際卻對林坡沒有支配權”的心理失衡思想,從林權證抵押貸款、變“毀林罰款”為“養山獎金”等方面,提高群眾護林養山積極性;要制定優惠扶持政策,對從事食用菌標準化生產、加工和研究的龍頭企業及合作組織,在廠房建設、稅收、貼息貸款等方面予以資金扶持;要探索建立農業產業轉型發展基金,對科學轉型、大膽投資的群眾,以黨委政府的名義大力宣傳并予以表彰獎勵,使其充分發揮典型引路、模范帶頭的示范作用。同時,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結合該縣農業農村“四個一”(建一片示范基地、一個農業觀光園、一個市級以上龍頭企業、一個美麗鄉村試點)工程,采取外出學習考察引進珍稀菌、草腐菌、林下中草藥、果蔬等經濟效益穩定的種植業,以及大力發展盧氏雞,嘗試養殖山豬、錦雞等特色養殖業,建設生態旅游觀光園,發展休閑農業、循環經濟,拓寬群眾增收渠道,使群眾把“住山吃山”的生存理念轉變為“靠山養山”的謀生手段。
二要實現由粗放型向精細化轉變。要充分借鑒獅子坪鄉向陽園藝場成功經驗,積極開展食用菌新品種、新技術引進示范推廣,通過科技服務指導,不斷提高單位食用菌質量和產量,增加總產值,提升整體效益;要盡快建立產業標準化、規范化的生產體系,引進先進高效生產技術設備,通過細化分工、科學協作,逐步使食用菌生產由粗放型、低層次步入工廠化栽培珍稀品種、設施栽培常規品種軌道,做到既增強群眾抵御風險能力、提高收益,又能統一產品質量標準,實現精細化管理。
三要實現由分散型向集約型轉變。建設設施專業栽培生產基地,逐步提升食用菌專業化生產水平,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推進產業向更高層次發展;培育健全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獨資公司等,重點扶持一些專業合作社,使其承擔起食用菌生產中的原輔材料的組織采購,新技術、新材料、新品種示范,信息收集發布,產品組織分流銷售等相關職責,不斷提高食用菌生產的組織化程度,如:積極推廣反光網、黑白膜使用技術,延長廢舊菌袋出菇期,充分利用廢舊袋料生產猴頭菇、雞腿菇等食用菌新品種等措施,節約集約發展食用菌;大力發展食用菌出口創匯和精深加工,通過開發食用菌罐頭、多糖、精粉、調味素、保健食品、營養食品等系列產品,不斷拉長產業鏈條,提升產品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促進食用菌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四要實現由木腐菌向草腐菌轉變。要進一步樹立“限制木腐菌,發展草腐菌,開發珍稀菌”的食用菌產業發展思路,充分發揮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社和種養大戶的示范帶動作用,積極開展食用菌替代原料和草腐菌品種研發,逐步擴大蛹蟲草、羊肚菌、猴頭菇、地栽黑木耳等種植規模,進一步豐富食用菌、藥用菌菌類品種結構,促進食用菌產業多元化發展。如,可充分挖掘麥草、玉米稈(芯)、豆稈、豆殼等農作物資源,以及桑枝條、果樹枝椏等替代原料,從而實現由以香菇為主的品種結構向以草菇、雙孢蘑菇、雞腿菇、姬松茸等為主的多菌并舉的品種結構轉變、由以木腐菌品種為主向以草腐等非木腐菌品種為主轉變,真正實現由袋料向“代料”的轉變。同時,拉長食用菌良性生態循環鏈,如黑木耳、香菇段木栽培廢料,加部分新料可再利用做香菇、猴頭木腐菌,其袋栽廢料加入草料、樹葉再利用可做姬松茸、雙孢菇、雞腿菇、草菇等草腐菌,其廢料再利用可做土生菌或草腐菌覆蓋料,最終廢料可做果樹苗木肥和蔬菜、花卉有機肥,減少對林木資源的依賴與消耗。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