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連山:在小蘑菇中找尋發家致富“金鑰匙”
從去年開始,家住定邊縣紀鄉張畔村張伙場村民小組的秦連山一家可謂喜事不斷:一是老秦的蘑菇事業做得風生水起,一個大棚里種植蘑菇后幾個月的收入就抵得上全家百余畝田種糧的收入;二是兩個兒子大學畢業后返鄉跟著老秦一起干,準備在小蘑菇中找尋發家致富“金鑰匙”。
今年49歲的秦連山當年在部隊的時候,從戰友處學得了一手種植蘑菇的好技術。1989年,從部隊退伍后,老秦就開始嘗試種植蘑菇。
“由于當時人們對蘑菇的了解有限,再加之市場不成熟,蘑菇賣不出去,自己的種植并沒有取得成功。”秦連山說。這幾年,隨著人們對蘑菇營養價值認識的提高,蘑菇越來越多地成為餐桌上的家常菜,他思索再三,決定重新拾起蘑菇種植舊業。
秦連山考察得知周邊十里八鄉沒有人種植蘑菇,而且自己家住的張伙場村距離定邊縣城只有16公里,交通便利,有利于蘑菇銷售運輸。于是,去年3月,天氣轉暖后,老秦就和老伴兒王佰艷在自家后院的一畝地上搭建了一個簡易大棚,在里面種起了蘑菇,前后累計投入不到4萬元,主要用于購置消毒室、鍋爐室等基礎設備。兩個月后,第一批蘑菇正式上市,銷往定邊的各大批發市場。由于他種的蘑菇肉厚味佳,不到10分鐘便被各路商販搶購一空。
“以今年為例,5月份開始采摘蘑菇,每次采摘100公斤左右,以每公斤16元銷售,3個月下來,收入遠遠超過3萬元。”老秦樂呵呵地說。采訪中,老秦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他說,自己家里將近有80余畝土地,加上每年承包其他村民閑置的土地,總共差不多有100畝。地雖不少,但要靠天吃飯,即使風調雨順,收入也僅有三五萬元。現在種植一畝蘑菇,收入就相當于過去百余畝田一年下來種糧的收入。
面對豐厚的回報,老秦的心里更有底了,堅定信心要將“蘑菇經”念好。他計劃再修建6個標準大棚,每個面積達500平方米,并成立專業合作社,帶動周邊村民一起種植蘑菇。
“其他村民要是都會種蘑菇了,你不怕搶了你的生意?”記者問道。
“種蘑菇的村民多了,產出的蘑菇就多,到時候可以集中銷售,將張伙場村打造成周邊地區有名的蘑菇生產基地。”老秦信心滿滿地表示。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