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10月22日,在天津召開的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發展論壇上,河北大學生物技術中心教授楊國良就目前國內外雙孢菇工廠化產業進行了對比分析。
河北大學生物技術中心教授楊國良
楊國良教授介紹,近年來,我國勞工成本迅速上升,“人口紅利”優勢逐漸消失,像其他勞動密集型產業一樣,我國的食用菌產業亟待戰略轉型。盡管歐美工廠化生產模式不全部適合我國國情,但是隨著勞動力成本和原材料價格的增長,我國“廣種薄收”的食用菌生產必須“由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在此轉變過程中,借鑒先進國家數十年來發展成熟的雙孢菇工廠化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無疑是提高我國食用菌產業水平的捷徑。這對于我國食用菌產業的升級換代至關重要。
隨后,楊國良教授以他本人今年五月份在荷蘭參觀考察當地雙孢菇產業為例,總結出荷蘭人吃雙孢菇、褐蘑菇就像中國人吃大白菜,價低而普遍,市場消費量約占菇類產品的90%;而中國人常吃的、價格較便宜的平菇、香菇,在荷蘭卻成了珍稀菇,1㎏售價折合人民幣高達280-480元(匯率1歐元=8.5142人民幣)。根據這一現象,他建議有實力的中國食用菌企業將我們擅長的平菇、香菇、金針菇、杏鮑菇、白靈菇等生產工廠建在荷蘭、德國,享受珍稀菇的價格和效益,利用歐洲高消費市場創收盈利。同時也豐富了歐洲人民的菜籃子和餐桌,實現雙贏。
他認為,荷蘭最值得國內企業學習仿效的是雙孢菇基料的集中式“隧道發酵技術”及其產業分工生產體制。在荷蘭的現代雙孢菇生產中,最關鍵、最核心的高產技術是雙孢菇基料隧道發酵技術。這種技術的先進性是利用微生物發酵完成“巴斯德滅菌和腐熟”過程,與耗費大量熱蒸汽的傳統發酵工藝相比,隧道發酵有三大優點:一是處理量大、能耗低,效益高,基本無環境污染。二是基料質量高、抗病害,為雙孢菇高產奠定了物質基礎。三是空調菇房周年栽培8-13輪,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