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目前,市場銷售的各種液體菌種發酵罐造價高,一般售價3~5萬元/臺套。一次性投資還是過大,國外相關設備昂貴。 一般100L的發酵罐,可生產60L液體菌種,大約成本195元,一旦污染損失不小。液體菌種不能較長期保藏,優質菌種簡易鑒別技術不過關,仍存在空氣過濾效果差、罐體操作技術難以掌握等弊端。10月23日上午,在全國第十屆菌需物資博覽會食用菌產業發展經驗交流報告會環節上,天津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郭成金教授就《白靈菇工廠化生產關鍵技術講解》作了推介發言。
天津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郭成金教授
郭成金教授介紹到,現在世界食品流行“鮮、活” 。2013年,在中國大陸人均蔬菜年消費量約240kg〔每天折合約658g〕,而食用蕈菌〔2828萬噸〕年人均占有量21.75kg,消費量只有1.4kg〔每天折合約4g〕,僅為一百七十分之一。
目前,在中國大陸蕈菌市場流通愈來愈處于區域割據態勢,出口相對較少,精加工相對較少,深加工更少。
郭成金提到在白靈菇工廠化生產過程中要注意三條主要關鍵技術:
一、最大限度地提高發菌的成品率、優質率,減少殘次品和雜菌污染率,嚴格把住制種關和發菌的內在外在環境質量關
發菌必備四個條件:暗培養;環境相對干燥、整潔;最適溫度和協調最適溫度;常通風換氣。把握菌體發育的四個時期:
(1)菌絲萌動和定植期:接液體菌種后的24~48h控制環境溫度在26~28℃之間。接種后的第12~24h菌種開始萌發,48h菌絲開始吃料定植。空氣相對濕度65%~75%,不得通風,盡量不搬動菌瓶,閉光培養。
(2)菌絲生長旺盛期:隨時間的推移,細胞呼吸量逐漸加大,產生的熱量也逐漸增多。第3d以后應保持室溫19~21℃(料溫22~25℃),空氣相對濕度65%~75%,每天溫和通風2~3次,陰雨天或濕度大(空氣相對濕度大于80%)的條件不得通風。夏季夜間和早晨通風,冬天上午10點以后通風,下午2~3點通風。閉光培養,環境干燥、整潔。時常檢查記錄菌絲長勢,查料溫,翻垛,發現雜菌要及時剔除。大約25~26d菌絲體滿袋。
(3)菌絲體復壯期:控制料溫18~20℃,培養7d左右。
(4)菌絲體后熟期:所謂后熟期,在此是指由營養生長轉入生殖生長的預備期。大約需要45~50d的后熟,并及時排除袋內積水(菌絲老化細胞自溶出現的黃水)。白天控制室溫在20~25℃之間,夜間控制室溫在15~18℃之間,控制光照在500~800lx,空氣相對濕度65%~75%,適當減少通氣。
二、最大限度地保證育菇菌瓶培養基的水肥充足在穩產、高產的基礎上多出正品精品、極品珍品供品
把握種菇的13個字:即種、水、肥、氣、熱、光、pH,以及風、蟲、蠅、鼠、煙、雜等諸多因素綜合治理,其中最關鍵技術在于可控的室內整體空間微環境水、氣、熱、光4均勻,是一對立統一體,恒溫育菇。
三、最大限度地延長商品的貨架時間,使消費者滿意
必須停水12h、冷采摘、冷修剪,(能一切刀的決不切一刀半,減少機械損傷,減少呼吸產熱。)冷包裝、冷保藏、冷運輸。采用氣調保鮮技術。
郭成金還就固體與液體菌種生產及應用做了比較分析。他認為,固體菌種生產周期較長,成本高,營養消耗多,菌齡不一致;接種易灑落造成浪費;發菌、出菇不齊,不便管理,一級品率低。
深層發酵培養生產液體菌種,一般僅需3d~6d。它可以作生產性母種、原種、栽培種、也可接種熟料袋直接出菇。液體菌種具有八大優點,即生產速度快,周期短;菌絲發育同步、菌齡較一致;菌種生長遲緩期短、萌發快、定植早;菌絲片段多、萌發點多、封料面早、可立體生長;菌絲體健壯、抗雜菌性強、易于鑒別、成品率高;出菇早、出菇齊、便于管理、轉潮快、一級品率高;接種便捷、利于機械化、自動化操作;更利于規模化、工廠化栽培。
實踐證明使用液體菌種能獲得高產優質菇,而且較大幅度地降低生產成本,進而提高了市場競爭力。
據悉,由中國菌物學會、中國食用菌商務網、天津市農科院聯合主辦的全國第十屆菌需物資博覽會于10月21日至23日在天津隆重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