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龍泉八都鎮白角村村民巫先進在自家的基地里忙著采收黑木耳。
“我栽培這個新品種已經3年了,由于該品種不易爛棒,栽培效益明顯高于916品種。”巫先進和記者算了一筆賬,他說,2017年共栽培新品種1萬袋,目前已采摘黑木耳300余公斤,按每公斤76元計算,平均單袋產值2.3元,預計4月份生產結束,單袋產值可達6元以上。
村民巫先進所說的916品種是本地品種,由于栽培多年后,品種優良特性有所退化,出現黑木耳耳片大、背面筋多、顏色偏黃、市場競爭力不強等問題。為解決這一制約我市黑木耳產業發展的瓶頸,2013年,我市引進15個黑木耳新品種,開展了三年品比試驗,篩選出了耳片小、色澤黑、抗逆能力強的黑山品種。2016年,全市推廣了黑山品種2000萬袋。2017年,全市黑山品種覆蓋率達90%以上,推動全市黑木耳栽培規模恢復性增長30%以上。引進新品種的同時,我市還積極組織農戶開展技術培訓,編印黑山品種栽培要點等技術資料發放到農戶手中,加強技術指導,使黑山產品達到優異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