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河北省辛集市萬隆食用菌生產基地內卻是一派忙碌的景象。黑暗避光的保溫棚內,工人們正在抓緊給菌棒澆水、在菌袋上打孔透氣。菌棒上,潔白的菌絲正在慢慢成長。
保溫棚內,工人們正在給菌棒澆水、打孔透氣
河北省辛集市是中國遠近聞名的“梨果之鄉”,每年都會因修剪梨樹而產生大量的廢棄樹枝。樹枝堆放占用農耕土地,焚燒則會帶來嚴重的空氣污染。剪枝如何處理,成了當地政府和農民的“愁事”。一次偶然的機會,萬隆食用菌公司負責人劉世超“變廢為寶”,走出了一條利用廢舊剪枝進行木腐菌生長的“致富路”。
曾經占地、易燃的梨樹廢枝如今成了制作食用菌棒的原料來源
“我們使用的都是農業‘廢物’,”劉世超表示,“從2013年起,我們開始種植食用菌,并從老百姓手中購買梨樹剪枝,價格從3分錢一斤漲到了1毛1,一畝地的剪枝就能賣300多元。老百姓高興,我們的原材料也有保障。”
保溫棚碼放著大量的菌棒
取之于自然,還原于自然。記者了解到,菌類生產過程中無需化肥、農藥,減少了化學制品對土地和作物的傷害。此外,菌棒木料還是優質的生物質燃料,燃燒排放指標可達到天然氣標準,“燃燒后的灰燼還是天然的鉀肥,促進羊肚菌的高產。菌棒里的木料還對改善土壤板結有明顯效果。”劉世超向記者介紹稱。
今年57歲的河北省辛集市東張口村村民田雙芬正在大棚內忙碌,她已經在這里工作了2年。“我每年都能賺3至4萬元,比之前種梨樹要輕松。不用出去打工,在家門口就能賺錢。”或與田雙芬一樣來萬隆公司打工,或自己購買菌棒進行種植,由于投入成本低、豐產性能好、經濟收益高,如今,依靠小小食用菌致富增收的農民越來越多。
田雙芬告訴記者,自己每年的收入能達到3~4萬元
記者了解到,目前,梨樹枝條林下栽培食用菌的技術在辛集市十分“流行”。劉世超表示,“農民每一畝地套種的木耳和香菇起碼能增收5000-7500元。有多少畝林地就相當于有了多少畝菌田。不跟糧食爭土地,不跟農民爭農時,農民的增收非常明顯。”
正在生長中的白色菌絲
曾經,新疆阿克蘇紅旗坡農場與河北省辛集市“同病相憐”:60萬畝土地,其中40余萬畝種植果木,每年大量的剪枝無法處理,焚燒造成了嚴重的空氣污染。從2017年5月開始,紅旗坡農場與萬隆公司達成合作,共同生產食用菌。劉世超告訴記者,“和東北、華北的木耳不一樣,新疆的木耳比較軟糯,卻透著勁道,口感獨特,非常好吃。”種植食用菌生產相比其他勞動強度較低,婦女和弱勞力皆可勝任,“當地政府的支持力度很大,每個菌棒的收益都在1元以上,很多農民家都有1至2萬個菌棒,脫貧不再是難事了”。
目前,食用菌的種植及生產,特別是香菇、毛木耳、平菇、靈芝、黑木耳、雞腿菇、無裙竹蓀等呈現出了產銷兩旺、快速發展的態勢。辛集出產的食用菌開始出現在北京、河北、山西以及河南等地的各大超市內,并逐漸走出國門,遠銷韓國等地。
正在生長中的平菇。(央廣網記者 劉一荻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