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灌南縣堅持把食用菌產業作為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現代高效農業的主導產業來抓,通過園區集聚、政策扶持、項目促動、培訓指導等有效舉措,加快推進食用菌全產業鏈開發與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去年全縣鮮菇總產量達60萬噸,實現產值超55億元,出口創匯近500萬美元;同時,為返鄉農民工創造就業務工崗位約2.2萬個,從業人員年均工資收入超3.5萬元,農民增收約8億元。小蘑菇已成為灌南縣農業富民的重要產業。
目前,灌南縣已形成以現代農業園區為中心,輻射帶動三口、堆溝港、百祿等鄉鎮,集聚發展香如、裕灌等食用菌工廠化生產企業50余家,其中培育省級農業龍頭企業7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18家、“新三板”上市企業1家。灌南縣率先進行技術改造和工藝優化,在添置高性能、高效率生產設備和新品種新技術集成創新基礎上,企業技術水平迅速提檔升級,主要栽培杏鮑菇、雙孢蘑菇、金針菇、秀珍菇、草菇等10余個食用菌品種,在全國享有較高的行業知名度。
為了做精做強食用菌產業,灌南縣始終堅持“科技興菌”戰略,圍繞“優一產、調二產、擴三產,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目標,引導專業技術人員積極從事新品種引進選育、培養料配方優化、生產工藝改良等關鍵技術集成研究。依托中國農科院、南京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校,興建了中國農科院(灌南)食用菌產業園、南京農業大學(灌南)食用菌產業研究院等產學研科技平臺,進一步提高鮮菇產量和品質。2018年灌南縣首個“院士工作站”揭牌成立,為灌南縣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從美國施爾豐(Sylvan)菌種公司、中國農科院等國內外知名食用菌科研院所,引進雙孢蘑菇“A15”、杏鮑菇“日引1號”等食用菌優良品種10多個,集成推廣培養料“三次”發酵、液體菌種等綠色高產生產技術10余項,創新開發了杏鮑菇液體菌種工廠化袋料栽培、大庫高效養菌、菌渣“二次發酵”栽培雙孢蘑菇草菇等新模式,核心技術達國內先進水平,授權國家專利24件;另一方面,起草制定了《白靈菇工廠化生產技術規程》等行業標準規程8項,通過省、市科技成果鑒定7項,孵化創辦科技型中小企業15家,建立健全了食用菌標準化高效生產技術體系。
為了培育典型,示范引領產業發展,灌南縣通過政策扶持、科技服務、培訓指導等措施,培育出了一大批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素質高的復合型企業家和新型職業農民典型,如2006年投產的灌南首家金針菇企業——灌南縣燦綠食用菌有限公司,是由在上海從事食用菌種植的灌南籍返鄉農民李可為籌資興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僅僅三年時間,先后帶動發展了榮善、可為、四季有、五棵樹等食用菌工廠化生產企業40余家,其中金針菇企業30多家,為“灌南金針菇”國家地理標志的創建奠定了堅實基礎。此外,灌南縣目前擁有全球單體規模最大的杏鮑菇工廠化生產企業江蘇香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雙孢蘑菇工廠化生產企業江蘇裕灌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其中裕灌公司全套引進美國食用菌菌種和荷蘭“三次發酵”技術設備,年利用本地的稻麥秸稈、雞糞等生物質資源近20萬噸,每平方米培養料可產鮮菇35kg以上,全年栽培8.6轉次,技術水平全球領先,年產鮮菇超3.5萬噸,為周邊農村留守婦女和返鄉農民工創造就業崗位1200余人,從業人員年工資收入達3.5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