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進遼寧開原市林豐鄉魏家村,遠遠望去,百余棟標準化香菇大棚在大田里次第排開,菌棒、菌種培育生產車間聳立在大棚兩側,微風吹拂,陣陣菌香隨風襲來。
大棚里,農民們正在給菌棒扒袋、采摘香菇、剪蘑菇根……忙得不亦樂乎。“如果你是前兩年來俺們村,根本無法想象會有眼前這般景象。”村黨支部書記魏俊田說起從前感觸很深。
據了解,魏家村多年來沒有集體收入,村民主要靠種玉米維持生活,貧困戶扎堆,是林豐鄉最后一個沒有摘掉省級貧困村帽子的村莊。為早日實現脫貧致富,該村多次積極探索門路。2017年,經過多方考察,林豐鄉黨委、政府和村“兩委”班子認為,魏家村地處遼北山區,屬北溫帶季節性大陸氣候,溫度與濕度適宜香菇生長。此外,村里還有集體機動地,不需要流轉土地。于是,在鄉里的政策和資金支持下,2017年末,魏家村在村西河灘地興建了40棟香菇大棚。
最初,魏家村采取“村集體+合作社+貧困戶”的主體幫帶模式。大棚租給合作社,租金歸村集體,合作社將鄉里235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同時帶動本村具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30人就業。
到2018年年底,魏家村建立香菇大棚40棟,一年產量近35萬公斤,產值達到200萬元,235名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分紅200元。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務工收入人均增加了2000元,村集體增加收入12萬元。同時,魏家村還建立了菌棒廠,并于年底又新建30棟香菇大棚,并承包給合作社。2018年年末,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傳來——有了產業的支持,魏家村8項脫貧指標終于全部達標,實現整村銷號。“這次摘帽,香菇產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魏俊田說。
短短一年時間,魏家村在香菇產業培育上盡心盡力,香菇食用菌產業鏈上菌棒研制、技術指導、規范管理等每個環節都在不斷優化升級,全產業鏈已具雛形。
脫了貧,不歇氣。今年,魏家村主動出擊,通過“飛地經濟”模式,引資200萬元再建40棟大棚,全村大棚數量達到110棟,年產香菇100萬公斤。目前,魏家村香菇大棚進入出菇旺季,每天百余名農民忙著采摘、揀選、裝箱,數十臺貨車把香菇運往沈陽、哈爾濱、長春、浙江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