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寧海縣胡陳鄉大片的竹林下,張韓村黨支部書記韓偉榮俯身撥開地上一壟壟蓋著的茅草,一個個“小紅傘”形狀的赤松茸就露了出來。這滿地的“小紅傘”正是張韓村村民致富的“寶貝”。
張韓村背靠竹山,資源豐富,但因為毛竹市場不景氣,經濟效益不好。2020年,張韓村引進了寧波市應急管理局幫扶的一個項目——種植赤松茸,發展林下經濟。竹林下套種食用菌與竹筍季節沖突少、栽培工藝簡單,是一種循環經濟,可大幅提高竹林經營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2020年第一年試種,第二年就失敗了。品質不行,傘桿只高不壯,達不到要求。為此,韓偉榮專門請了專家來指導。
通過三年的探索和努力,張韓村摸索出一套赤松茸套種的經驗。赤松茸喜陰,氣溫超過32攝氏度便停止生長,做好保溫和遮陰成了首要任務。這里的赤松茸用茅草蓋住,一方面可以起到保暖作用,再一個可以遮陰。
“赤松茸今年是從10月開始出菇,進入盛產期成熟速度非常快,一天就可以采收兩到三次。由于生長在露天環境,赤松茸對外界氣溫變化敏感,20攝氏度左右適合生成。溫度一降,產量馬上就下來了。”說起種植,韓偉榮已經是駕輕就熟了。按照平均算,種植赤松茸的畝產利潤能達到兩三萬元。品相好的新鮮出售,另一些可以做深加工。韓偉榮說,今年5畝赤松茸預計產量7500公斤左右,品質佳的新鮮赤松茸賣到50元一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