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黃又稱火木層孔菌、桑耳等。寄生于楊、柳、樺、櫟、松等樹木之上,分布廣泛。桑黃菌子實體多年生,硬木質,無柄,側生。菌蓋扁半球形、馬蹄形或不規則形,長徑3~21厘米,短徑2~12厘米,厚1.5~10厘米。有黃色翻邊,底部面亦顏色鮮黃。菌肉蛋黃色或淺咖啡色,木質。顏色鮮黃是其一大特點。
目前我國桑黃的栽培方法有室外陰棚木段埋畦栽培、陰棚袋料垂直栽培和室內架棚栽培等,其中室內架栽相對栽培環境條件容易控制,空間能得到有效利用,而且不容易造成環境污染。
將接種好的桑黃培養袋移入培養室,25℃的室內溫度適合菌絲生長,空氣濕度保持在70%左右為宜,3-5天后菌絲定植發芽。此期間不要翻動,接種7天后,檢查混合菌污染情況和菌絲生長情況。生長期間注意通風、降溫、避光,防止室溫過高,桑黃在25℃環境中培養60天左右培養袋即可裝滿,優質的桑黃囊菌絲呈乳黃色至暗黃色。
出菇管理是桑黃人工栽培成功的關鍵環節,在形成菌包和菌絲扭結部分的原基上畫一個V形口,將培養袋移到出菇室內的出菇架上,垂直放置菌包,距離菌包10厘米。同時,出菇室要創造適宜桑黃生長的溫度、濕度、通風、光照等良好的環境條件。
室內溫度應控制在25℃,夏季可控制空氣溫度,但空調送風角度需調整,菌袋不宜直接吹,空氣相對濕度應保持在85%-95%的范圍內。在原基分化階段,室內的空氣相對濕度應控制在85%-90%,當幼菇形成時,桑黃種植房內的空氣相對濕度提高到95%最為合適。要注意觀察發育的各個階段,濕度不要頻繁變化,否則容易造成桑黃袋內霉菌污染。
保持濕度相對穩定的方法是加強管理,隨時觀察空間內濕度的變化,定期向空間內噴灑霧化水,同時向地面灑水,保持濕潤。如果條件允許,可使用超聲波加濕器補充水分,可根據種植室面積配置合理數量的加濕器,加濕器配有濕度感應探頭,可根據空間濕度變化及時補水,但無論采用哪種保濕方法,都禁止將霧化水直接噴到子實體上。
種植棚內充足的氧氣有利于桑黃的形成和生長,早晚都需要通風,初級階段,種植房早晚通風10分鐘左右,在幼菇形成和生長階段,需增加出菇室的通風,增加到早晚各20分鐘, 一般桑黃可在50天內發育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