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家鄉蘆葦資源,盤錦嘉潤禾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杜紅投身食用菌種植行業。她帶領技術團隊攻堅克難,在國內率先以蘆葦為培養基實行工廠化生產食用菌菌棒,為保護林業資源和蘆葦秸稈新利用作出突破性貢獻。她主持的《利用蘆葦為基質培育食用菌技術研究》獲省林業科技進步二等獎,進入國家項目庫。
掌握食用菌種植關鍵技術后,杜紅組織帶領當地188戶農民成立盤錦嘉潤禾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成功利用蘆葦馴化出33個適宜栽培推廣的食用菌品種,并推出活體小菌棒“葦小蘑”系列產品。合作社在服務社員的同時,每年向國內14個省30余個縣市的菇農提供菌棒和技術指導服務,使上千戶菇農受益。“葦小蘑”系列產品還遠銷韓國、日本、美國、智利等國外市場。
去年,合作社成功種植了20萬棒立體栽培層架菠蘿花菇,這一成績一舉填補了遼寧地區的產品空白,同時促進了菠蘿花菇的國內市場份額迅速暴漲。“去年底,我們與加拿大一家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同時利用國外專業平臺開展跨境電商超市推廣產品。”創業十年,杜紅的多彩蘑菇事業從小到大,由弱變強,小企業開啟了勇闖國際大市場的征程。
5年馴化出33個品種
新興鎮農村長大的杜紅1995年大學畢業,2005年在參加中國大型食用菌雙交會上了解到食用菌對人類健康的作用及食用菌產業所帶來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讓家鄉盛產的蘆葦成為食用菌的生產原料。
盤錦擁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蘆葦主產地,年產蘆葦60萬噸。過去,盤錦地區食用菌生產原料多為木屑、玉米芯,價格高還需要外運。本地蘆葦資源豐富,能不能成為食用菌的生產原料呢?通過專業機構對蘆葦樣品檢測分析,結果令人振奮,蘆葦中所含的纖維素、木質素及糖分,均符合食用菌菌絲體吸收范圍,利用蘆葦栽培食用菌將大有可為。
從此,杜紅踏上了食用菌種植之旅。2014年,杜紅組織技術團隊歷經5年試驗,成功利用蘆葦馴化出33個適宜栽培推廣的食用菌品種,并篩選出相應的蘆葦高產配方,打破了傳統種植食用菌對木材資源的依賴,為平原地區可持續發展食用菌產業提供了原料保障。
2016年,杜紅籌資建成一座占地40畝的食用菌標準菌棒生產線及標準實驗室,以及一座占地150畝的出菇示范園區。杜紅說,使用蘆葦替代木屑后,經專家測算,合作社每年生產標準菌棒2000萬棒,可消化使用蘆葦、秸稈2萬余噸,節約木材5萬立方米,每個菌棒節約成本0.15元。
生產原料成功替代之際,杜紅組織帶領當地188戶農民成立了專業合作社。合作社以帶動一方百姓致富為目標,讓更多人加入食用菌種養的隊伍中來,實現了原材料、配方菌種、養護標準、加工銷售“四統一”,為社員及省內外種植戶提供優質食用菌標準菌棒的同時,工廠化制棒、分散化種植、集中化加工模式日臻完善。2023年,合作社實現銷售收入2000余萬元。
打通食用菌全產業鏈條
2016年,合作社推出活體小菌棒“葦小蘑”系列產品,在國內最早提出將食用菌與觀光體驗、親子教育、餐飲服務相結合,贏得餐飲、教育、旅游行業和尋常百姓的喜愛;盤錦域內占地140畝的第二塊生產基地也在大洼區唐家鎮建成;線下體驗店也將開業。
為使食用菌產業健康、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她積極尋求合作伙伴,推行集約化生產模式,從蘆葦和秸稈利用到出菇、加工、菌糠再利用,完成了食用菌全產業鏈循環發展,并推動一二三產業高度融合。在杜紅帶領下,盤錦嘉潤禾一直走在國內食用菌行業技術研發和產業模式創新的前沿,每一種新產品和新營銷模式的推出,會掀起食用菌特色產品的風潮。
杜紅表示,小蘑菇,大產業。“我們打造了‘城市農場’,讓顧客參觀、參與培育蘑菇、采摘食用的全鏈條,讓人們感受蘑菇之美。”“葦小蘑”品牌注冊后,被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和消費者熟知,使盤錦“蘆葦蘑菇”成為具有很高辨識度的地域特色農產品品牌,為全面推進盤錦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作出了貢獻。
杜紅介紹,2024年,盤錦嘉潤禾要在完善品牌發展上,著重實施蘑菇進商超、進餐飲模式,通過在線上講好菌類文化故事、線下開展專業培訓基礎上,讓“葦小蘑”品牌在國內、甚至國際上叫得更加響亮,帶領更多菇農和相關從業者奔富路。(來源:遼寧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