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打破規模化、周年化栽培技術“魔咒”,主要得益于5G加持的金耳智能方艙。近日在山東莘縣龍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看到,負責人吳明龍從監控平臺查看全國各地金耳種植方艙內的種植參數。他輕點鼠標,千里之外的金耳種植方艙內的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等參數便躍然屏上。
“我們依據十多年的人工管理經驗,將適合金耳出耳管理全過程的最適合條件以數據的形式,寫入我們研發的智能金耳生產方艙中的內置管理模塊,并通過多個溫濕度等傳感器探頭的反饋來自動管理生產條件。不用到現場,手機上就可以看到全國各個艙的實時情況。”吳明龍說,金耳智能方艙利用5G技術,可直接連接手機、電腦,對金耳栽培進行視頻監控、模式選擇、數據異常報警,智能控制溫度、濕度、光照、二氧化碳濃度等生長條件,實現了生產環境數據化、種植管理精細化,構建起“5G+智慧農業”的全生命周期管控體系。
“智能方艙最大的一個優點就是可自動控制,恒溫恒濕,可始終達到金耳生長的一切需求。此外,當溫度或濕度等參數不達標時,會自動報警,既提示種植的農戶,同時還會推送至后臺。種植戶沒有及時調整參數的話,我這邊就會提醒他們,幫他們調控。”
金耳智能方艙占地面積小,可移動,可以充分利用田間地頭、房前屋后、閑置宅基地、路旁道邊,尤其適合林下,使村莊資源得到充分利用,促進村集體增收,也助力農戶增收致富。
同時,金耳智能方艙可建立一個大數據中心,一個技術員即可遠程控制全國各地的分散種植點,此項技術打破了種植區域限制,極大地節省了勞動力。“正常情況下,一個勞動力可管理三至五個方艙。”
智能方艙內種植金耳不受外界氣溫影響,產量比較穩定。“一個艙可放置3000包左右的金耳菌棒,一個周期下來一個艙的效益在1.5萬元左右,金耳正常的生長周期是40天左右,一年可連續種植8至10茬,年收益十多萬元。”吳明龍說,金耳價格比較穩定,效益要高于一般的食用菌。近幾年銷路銷量逐步擴大,每年發往全國各地的菌包達到三四十萬袋。目前,在和韓國客商洽談,金耳菌包即將實現出口。(來源:齊魯晚報·齊魯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