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安徽臨泉縣瓦店鎮(zhèn)瓦店社區(qū)澤興農業(yè)有限公司內,工人使用自動投料機為新一輪種植上基料;“智能菇房”里,上下五層的菇床長滿雙孢菇。澤興農業(yè)負責人范中營介紹,一個500平方米的“智能菇房”一年3茬可產生12萬元純收益。高效益除了得益于“智能菇房”全年種植,還得益于采用了“一料兩菇”食用菌栽培新模式。
“一料兩菇”是利用草菇和雙孢菇對基料的分解能力和對溫度要求不同的特點,先栽培草菇,在草菇收獲后,再用栽培過草菇的基料加上畜禽糞便,種植雙孢菇。
“這種模式節(jié)約了基料的投入成本,提高了種植效益。”范中營介紹,以一個500平方米的菇棚為例,只種植雙孢菇的話,一個菇棚需要投入50噸秸稈廢棄物和8噸畜禽糞便,再加上菌種等,一茬投入達2.4萬元,按照一茬產出2萬斤,每斤3元,扣除人員工資等支出,純收益大約2萬元。
按照“一料兩菇”的種植方式,50噸廢棄秸稈先種植草菇,前后經過45天能產出6000斤草菇。按照每斤4元銷售,扣除基料、人工等成本,能帶來6000元純收益。產出剩下的秸稈廢棄物和8噸畜禽糞便混合發(fā)酵,還能種植雙孢菇。
“3個‘智能菇房’的草菇基料,去掉損耗,可供2個‘智能菇房’種植雙孢菇。”范中營介紹,相當于兩菇房雙孢菇的生產成本約下降1.5萬元。計算下,“一料兩菇”雖只能一年種三茬,但總體算下來,一年能多收入4萬元。
這兩年,范中營將“智能菇房”增至76個,下一步,他計劃帶動周邊村民發(fā)展適應季節(jié)的簡易棚種植。“簡易棚投入小,一對夫妻管理兩個500平方米的大棚,一年可產生5萬元純收益。”范中營透露,隨著規(guī)模擴大,他還計劃建設菌菇初加工工廠,帶動更多人就業(yè)增收。(來源:阜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