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易門縣六街街道二街社區青龍村4間閑置電能烤房里,一個個粉嫩的球狀竹蓀蛋長勢喜人。這是易門縣發展紅托竹蓀產業的首次成功嘗試。
除了青龍村,龍泉街道梅營社區30間電能烤房里也栽種著紅托竹蓀。云南中海路德清潔技術有限公司梅營烤房負責人何俊介紹,利用電能烤房發展竹蓀種植,既降低了投資成本,又盤活了閑置烤房資源,一舉兩得。
據了解,利用電能烤房智能溫控系統,紅托竹蓀可以實現反季節種植,巧打時間差上市,能顯著提高竹蓀市價。同時,在積極探索培養菌包基礎上,中海路德公司還就相同生長條件下菌棒不同的排布方式和數量進行試驗種植,力爭最大限度提高竹蓀產量和產值。
紅托竹蓀生長周期約為90天,精細化管理讓中海路德公司的竹蓀在市場上供不應求。目前,中海路德公司于2024年8月種下的第一批紅托竹蓀已經收獲了一茬,第二茬正在生長中。預計每間烤房產出竹蓀200公斤,按市價每公斤160元計算,每間烤房可實現銷售收入3.2萬元,經濟效益非常可觀。
2025年,中海路德公司計劃對易門縣境內500余間電能烤房進行改造,在全縣范圍內推廣種植紅托竹蓀,讓這一特色產業實現“多點開花”,進一步豐富“菌鄉易門”的城市內涵。該公司在考慮與當地村辦公司合作,通過提供菌棒、技術和銷售支持,引導更多農戶參與紅托竹蓀種植,真正實現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促進群眾增收致富。(來源:玉溪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