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遼寧網友任女士發文稱,自己在清理去年種植荷花的水缸時,發現里面竟然長出幾顆羊肚菌。文章一經發布,立刻引起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許博士的注意。和網友溝通后,許博士順利收到寄來的羊肚菌。
“荷花羊肚菌”或為新物種?許博士收到樣品后,馬不停蹄地展開研究。他透露:“根據初步判斷,大概確定了這些羊肚菌屬于黑色枝系的Mel-39,并且組織分離了一些菌株。”不過,羊肚菌的“身份鑒定”可沒那么簡單。許博士解釋道:“羊肚菌的形態特征差異不大,從形態上難以找到區分特征,但可以根據分子進行區別。目前,任女士寄來的羊肚菌尚未被正式命名,如果能發現可區別于其他物種的形態特征,說不定就能確認為新物種。”
談及羊肚菌的生長習性,許博士介紹,多數羊肚菌與樹木存在共生或內生關系,難以人工種植;只有少數腐生羊肚菌具備人工培育的可能。“這些‘荷花羊肚菌’的出現有兩種可能:要么是腐生類型,具備人工種植潛力;要么能與荷花共生,這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荷花羊肚菌”或可實現人工栽培?網友期待實現羊肚菌自由。對此,許博士給出希望:“‘荷花羊肚菌’樣品在系統發育樹上靠近梯棱羊肚菌、九妹羊肚菌和七妹羊肚菌,而這三者都是人工栽培的主力品種,這意味著‘荷花羊肚菌’也有被人工栽培的可能。”
然而,研究進展并非一切順利。許博士在切開“荷花羊肚菌”樣品后,并未發現子囊孢子。“沒有孢子,就無法進行單孢分離。組織分離也存在一定難度,所以最終能否成功實現人工栽培,還是未知數。”他補充道,沒有孢子可能是其本身無法產生孢子,也有可能是因為此次采摘的菌子樣品尚未成熟。
目前,許博士已和任女士約定,若荷花缸中再次長出羊肚菌,任女士將繼續為研究提供樣品。許博士指出,當前羊肚菌人工種植技術雖已較為成熟,但仍有提升空間。希望這次意外發現的“荷花羊肚菌”能為種植資源和人工栽培研究注入新活力,推動羊肚菌在產量與抗逆性上取得新突破。(來源: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