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農民收入下降事在人為
發布時間:2003-07-12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要解決農民增收問題,除了要落實好當前的有關政策,還要做好實施城市化等中長期戰略
國家統計局日前估計,受“非典”疫情影響,今年二季度農民人均現金收入預計將減少35元,同比減少4.5%左右,上半年農民現金收入同比可能只增長3%左右,增幅比去年同期降低近3個百分點。
7月8日溫家寶總理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題研究部署了農民增收的問題,這個會議傳遞出一個重要信息:解決農民增收受阻問題顯然已經成為中央政府的重要議題。
當務之急
最近,農業部在向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匯報時認為,“非典”導致農民增收難度加大:農產品特別是鮮活產品積壓,外銷受阻,流通不暢;農產品出口受阻,影響較大的是一些附加值較高的蔬菜、水果、畜產品和水產品;產地農產品特別是鮮活農產品價格下跌,畜產品和水產品消費有所減少,鄉鎮企業增速下滑,特別是農民外出務工受到嚴重制約。
據農業部調查,“非典”期間全國在外務工的農村勞動力返鄉人數在700萬—800萬左右,占農村流動就業勞動力總量的8%,而16.6%沒有返鄉的農民工已失去工作或完全沒有收入。
中國農科院農業經濟研究所汪三貴研究員和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李國祥博士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都表示,相對于出售農產品收入減少而言,農民工資性收入下降更加令人擔憂。因為近幾年農民增收的主要動力在于工資性收入。
2002年農民外出就業勞務收入占家庭總收入的比重從1998年的12.0%增加到17.1%。而家庭經營收入占家庭總收入的份額由71.6%下降到65.7%,下降了5.9個百分點。
汪三貴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說:今年農民增收目標能否實現,關鍵還在于工資性收入的增長。
汪表示,慶幸的是,“非典”疫情持續的時間不算太長。只要城市有就業機會,相信絕大部分民工會從農村返回城市。目前看來各城市對外來人員需求較大的行業恢復較快。
李國祥則認為,從季節上來看,對于外出務工的農民來說,下半年比上半年更加重要。所以“非典”疫情之后農民能否順利返城并且順利地找到工作非常重要。
當務之急,是讓7月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的確保農民增收的幾項工作落到實處。尤其是其中與農民工資性收入有關的措施:做好農民外出務工的組織和信息指導、技能培訓等服務工作,簡化手續,降低收費。進一步清除對農民進城務工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視性做法,督促用工單位及時足額兌現農民工工資等。
長遠之策
對于“后非典時期”的農民增收,李國祥有三點擔憂:第一,政府支持稅費改革的真實力度可能會減弱。“非典”后農村衛生開支增大,一方面影響中央財政分配,用于支持農村稅費改革的經費可能會相對減少,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對公共衛生開支的增加,可能會加大農民負擔。
第二,農產品出口競爭力會受到削弱。盡管研究表明“非典”與家畜家禽關系不大,但有可能給我國農產品目標市場找到中國農產品不衛生的理由,增大對我國農產品技術壁壘。
第三,畜牧業對農民收入的貢獻更難恢復。近年來畜產品市場價格下滑,受各地調整農業結構將畜牧業作為重點產業發展影響,飼料等畜牧業投入價格上漲則較快,畜牧業收入2002年是負貢獻,今年一季度畜產品銷售收入較去年只增加了3元,大大低于出售農業產品收入的增長(較上年增加了20元)。而“非典”疫情爆發后,部分畜產品價格下降幅度更大。
汪三貴則認為,農民增收的根本出路還在于城市化。占整個GDP只有16%的農業集中了全國40%的勞動力,而一些發達國家如美國、加拿大農業人口只占總人口的3%左右。“城市化發展滯后,大量的勞動力滯留在農村,農民增收問題是無法取得實質性突破的。”
在汪三貴看來,消除“非典”對農民增收的負面影響當然很重要,但是解決好農民增收的戰略性問題更加重要。
從7月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的工作部署看,中央政府對促進農民增收顯然也有長遠打算,譬如要求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準備加大農村基礎設施的投入,在年初安排257億元人民幣國債投資的基礎上,下半年再增加32.5億元用于人畜飲水、鄉村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要求全面推進農村稅費試點改革;等等。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