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5-04-23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中國教育報消息:汽車沿著彎彎的山道盤旋而上,路兩邊漫山遍野的紅楓、落葉松……把群山裝扮成一幅幅美麗的油畫。吉林省蛟河市位于美麗的松花湖畔,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這里物產豐富,景色怡人,是著名的旅游景區。然而,當記者走進深山區的中小學時,感受到的卻是另一番風采,遠比自然界的風光更加迷人。課改,為美麗的紅
葉谷平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校本課程如同絢爛的山花,開遍美麗的蛟河。
為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服務
那天,走進景色迷人的紅葉谷,遠遠看見紅葉叢中閃動著孩子們活潑的身影,一片片歡歌笑語響徹山谷,幾個佩戴綬帶的小學生自豪地向游客介紹著家鄉的美景……
“這是拉法鎮中心小學開設的校本課程”,蛟河市小學教研部主任張寶麗介紹,拉法鎮中心校地處風景優美的拉法山,旅游業十分發達。學校依托當地資源優勢,立足農村孩子的生活經驗,把這里作為校本課程的實驗基地,組織學生深入到村屯農戶調查、訪問、查閱資料,拍攝家鄉的自然風光,組織學習導游知識。學生掌握了文明用語,學會了禮貌待客,孩子們精彩的解說,尤其是對景點內涵的深刻理解,贏得了八方游客的好評。近年來,學生共接待了來自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游客上萬人次。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體會到了為家鄉服務、為社會服務的意義,體會到勞動所帶來的人生價值。
不僅如此,蛟河市還根據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需求及學生發展的需要,圍繞當地支柱產業,確立校本課程的內容。據市教師進修學校校長賈學文介紹,在蛟河,伴隨著每一個新產品的誕生,都會孕育著一門校本課程的開設。比如,天崗三中地處東北最大的石材基地——天崗鎮,學校通過調查,開發了石材專業課《石雕工藝》,為當地培養了一批石雕工藝人才,為經濟發展開出一條新路。“梅花鹿之鄉”的農民因為鹿得了病不知道怎么治而犯愁,學校開設了養殖課,學生掌握了科學的防病治病方法,使這一問題迎刃而解。蛟河煤礦三小開發了“食用菌培植”校本課程,學生將學到的知識帶回家中,指導家長種植。
單一課程向專業化基地發展
蛟河市教育局副局長孫平告訴記者:“目前,全市已開設校本課程120多門,遍及城鄉各中小學,形成良好的發展態勢,經過三五年的努力,將實現校校有產業、校校見成果、校校出人才。與此同時,蛟河市校本課程已經由單一的一門課向專業化基地發展,全市建立了梅花鹿場、食用菌基地、石雕工藝、野生植物園等,為當地培養了大批實用人才?!?
“當然,收獲遠不止這些?!睂O平說,重要的是通過校本課程,幫助學生認識自然,了解自然,認識家鄉,了解家鄉,為家鄉的建設與發展服務。學生通過養蛙、養參、養魚、養雞、養鴨、種花、種菜,豐富了知識,增長了才干。家長們反映孩子變得勤快了,不但愛干活,也會干活了;教師們反映學生變得聰明、能干了,自主創業意識明顯增強。學生還經常深入到農戶家里,宣傳科學知識,給養殖專業戶做技術指導,為農民提供致富信息,幫助家長發展庭院經濟,為農民致富奔小康服務。校門打開了,一切都變了,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緊密聯系,研究能力、設計能力大大提高。天吐光榮村小利用當地松花湖的根木,創作藝術作品200多件,先后有93件作品榮獲省級獎勵,這在以往的學科教學中是根本不可能的。
改變農村學生的學習生活
在白石鎮中心小學,記者看到了一個美麗的蝴蝶世界,這是校本課程的豐碩成果。校長徐文舉興致勃勃地介紹,學校東部和南部的林業資源和昆蟲資源十分豐富。學校利用這一資源,開設了《木板拼貼畫》、《學做昆蟲標本》、《木紋紙拼貼畫》等課程,教學生制作蝴蝶賀卡和書簽。農村的孩子對校本課程表現出空前的熱情,放學了,在老師的帶領下,“孩子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幾乎所有學生都置身于其中。
在一間簡陋的美術教室,記者見到了被家長稱為“蝴蝶老師”的美術教師吳堅,聽他講述他的“蝴蝶夢”。開設校本課程以來,他雄心勃勃地創辦了吉林省第一家民營博物館,館內收藏了蝴蝶及其他昆蟲一千多種,兩萬多只。如今,這座博物館已經成為校本課程的實踐基地,他本人也成為中國昆蟲學會蝴蝶分會會員。
校本課程,一種全新的課程,正邁著堅實的步伐向我們走來。它有著美好的前景,也充滿艱辛和曲折。吉林蛟河的探索令人信服地看到,校本課程在農村學校大有可為。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