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9-12-08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農村遍地有黃金,看你留心不留心,只要門路瞅得好,思想一變廢成金。”12月3日上午,尉氏縣高寨村支書、大學生村干部張長江告訴記者:“只要留心捕捉商機,思想跟著市場走,農民朋友足不出村就有很多增收致富的途徑,甚至連一些昔日的‘廢物’也能生‘金’。”
記者在該村目睹了農民變廢為寶增收致富的鮮活事兒。放眼望去,只見村民家的房前屋后和村道兩旁的空閑地遍布一座座白色的塑料大棚,大點的棚占地有六七十平方米,小的則只有三四平方米,這便是村民所說的張長江的大作——“黃金”蘑菇大棚。
高寨村是一個行政大村,下轄南高寨、北高寨、范莊王3個自然村,共有323戶人家。對于種植塑料大棚蔬菜來說,這個村的村民并不陌生,從2000年開始,大棚香瓜、韭菜等返季節蔬菜的種植便在這里興起,讓這里的農民真正嘗到了科技種植的甜頭。
“廢棄的玉米棒芯做基料,并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閑地建棚種植蘑菇,這在俺村還是頭一次,而且效果特別好。你看俺家這座不大的棚,一個冬閑季賣蘑菇的錢包住全家的菜錢不成問題。”村民王小輩指著他家庭院內的一座4平方米的大棚,臉上樂開了花。2007年12月,擔任高寨村黨支部書記的大學生村干部張長江突發奇想,既然大棚種植有這么好的前景,為何不在責任田以外的空閑土地上建棚,利用秋玉米收獲后廢棄的玉米棒芯發展蘑菇種植,讓有限的土地充分發揮作用。有了這個想法,他開始一家一戶地動員,并把縣科技局的專家請到村里,現場為村民講解、指導種植大棚蘑菇,讓村民冬閑時,在自家的庭院內和村道路兩側的空閑地建起大棚種植蘑菇。
在村民王大毛家的蘑菇大棚,記者看到,一層層的菇床上,蘑菇長勢喜人。王大毛高興地說:“俺村種玉米比較多,就利用廢棄的玉米棒芯做基料種蘑菇。沒想到今年蘑菇的價格一直都很好,僅上個星期我就賣了三四千元,這真是,空閑地讓俺村廢棄的玉米棒芯長出了‘大元寶’。”(李國勝/開封網)
編輯:XS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