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青草久久久久福利99,国产精品天干天干,亚洲av永久无码国产精品久久

    專題推薦

    豐收“菌”季,這里“菇”景獨好!

    豐收“菌”季,這里“菇”景獨好!

    2024 羊肚菌產業標準化高質量發展大會圓滿落幕

    2024 羊肚菌產業標準化高質量發展大會圓...

    2025食用菌市場征訂季火熱開啟

    2025食用菌市場征訂季火熱開啟

    第九屆木耳產業創新高質量發展大會暨里龍江省食用菌協會第三屆二次理事會

    第九屆木耳產業創新高質量發展大會暨里...

    2024 羊肚菌產業標準化高質量發展大會

    2024 羊肚菌產業標準化高質量發展大會

    第九屆木耳產業創新高質量發展大會暨食藥用菌與林下經濟發展研討會

    第九屆木耳產業創新高質量發展大會暨食...

    云南省“十二五”食用菌產業發展總體規劃

    發布時間:2012-06-29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為進一步提高我省食用菌產業的整體水平,根據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食用菌產業升級發展的意見和加快生物產業結構調整的工作布置和要求,結合產業具體實際,特編制本規劃。
        一、食用菌產業基本情況
      (一)我省食用菌產業已取得的成績
    云南是我國野生食用菌的主要分布省份和重點產區。“十一五”期間,食用菌產業堅持以野生食用菌為主,栽培食用菌并進發展的思路,大力實施“五個十”工程,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為建設綠色經濟強省和增加山區農民收入發揮了重要的作用。2007年-2010年全省食用菌總產量累計達21萬噸,總產值91.5億元,實現銷售收入112.5億元,出口創匯3.417億美元,出口產品由傳統單一的鹽漬品、干制品向速凍品、快捷即食品等多元化發展。生產加工企業由不足300戶發展到400多戶,餐飲戶增至600多戶,增長33.3%,已建設資源保護基地10個,培育龍頭企業10戶,扶持專業交易市場8個,研發自主專項技術10個,培訓農戶20萬人次,使主產區直接從業農戶年平均收入由3000元增至5000元。已基本建立以基地為基礎,以市場和加工企業為龍頭,以科技為依托,內外銷相結合的經營格局,成為邊遠山區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
        1. 建設資源保護基地,推進產業可持續發展
    “十一五”期間,全省129個縣市中,已有40個被列為云南省食用菌基地縣。迪慶、麗江、楚雄、大理等主產區結合林權制度改革,積極發展林下經濟,組織建設松茸、羊肚菌、塊菌、牛肝菌、雞樅等資源保護基地,進行野生菌資源保護和原生境人工促繁,推廣面積達50萬畝,封山育茸,自然產量提高15-20%。以金耳、杏鮑菇、金針菇、香菇為主的地方品種栽培食用菌基地已在昆明、玉溪、曲靖、保山等地區建設,面積達60萬平方米,生產規模增長10%,食用菌產業示范基地基本建成,為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2.涉農帶動面廣,助農增收作用日益明顯
    云南食用菌92.8%是野生食用菌,自然產量達50萬噸,具有種類多、分布廣、產量大的特點。松茸、牛肝菌、羊肚菌、雞油菌、雞樅、干巴菌等品種各具地方特色,每年5-10月野生菌產菇季節,當地市場、農村集鎮產銷兩旺,一片繁榮。云南野生食用菌以其區域特征突出、產地環境質量優良、初級產品具有綠色、生態、健康的品質優勢占據國際、國內市場。“十一五”期間,隨著食用菌采集、加工、銷售、餐飲、文化整個產業鏈的不斷發展,參與食用菌采集、加工、經營的人員由1500萬人增至1800萬人,上千戶生產、加工營銷企業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和農民務工就業提供了大量機會,直接增加農民尤其是山區農民的現金收入。
        3.加強管理和措施保障,出口實現恢復性增長
    “十一五”期間,我省受牛肝菌尼古丁事件和松茸農殘限量的影響,出口嚴重受挫。特別是2009年受歐盟提高牛肝菌尼古丁限量標準影響,我省2009年出口牛肝菌干品770噸、創匯2054萬美元,數量、金額同比下降27%和27.2%,牛肝菌出口首次出現負增長。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各級有關部門及時采取一系列針對性措施,扶持企業發展,增強檢驗檢測能力,加強質量安全保障,穩定擴大出口創匯,2010年使牛肝菌產量實現恢復性增長,全省野生菌出口完成1.2118億美元,其中:牛肝菌出口1.05萬噸,創匯7183萬美元,數量和金額分別增長4.4%和9.4%;松茸出口1206噸,創匯4735萬美元,數量和金額分別增長26.8%和8.4%,野生食用菌出口創匯穩居全國之首。
        4.加強科技創新、推動產業提質增效
    “十一五”期間, 食用菌產業積極開展技術創新,在野生食用菌資源開發利用、保護擴繁技術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利用現代生物技術、食品高新技術加強保鮮加工技術的研究開發與成果轉化,取得一批成果、技術和專利;完成國家科技部十一五支撐計劃重大項目《食用菌產業關鍵技術研究及示范》研究,研發技術水平處于國內領先;形成一批規模化加工企業,食用菌加工率提高30%以上。擁有了香格里拉松茸、麗江羊肚菌、楚雄牛肝菌、大理雞樅、滇中干巴菌等一批地理標志,“云菌”品牌效應基本形成,實現了質量和效益的翻番。
        5. 進一步理順產業管理體制
    “十一五”期間,省政府頒布《關于推進食用菌產業升級發展的若干意見》文件明確了行業主管部門,省級和部分州(市)先后成立食用菌產業升級發展辦公室,基本建立起各項管理制度,開展產業統計和信息網絡平臺建設,推行目標責任考核制。各州、市政府、省級有關部門及科研院所積極配合,認真執行和完善各項扶持政策,實行資源、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整合,為加快我省食用菌產業的升級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制度保障。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省食用菌產業是一個傳統產業,雖然經歷半個世紀的發展已取得一定的成績和經驗,但與其它產業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制約產業發展的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
        1.野生食用菌資源保護與綜合利用矛盾突出。野生食用菌主要產于我省生態環境較好的山區、半山區,由于缺乏規范的政策保護措施,名貴野生食用菌亂采亂挖、過度采集現象十分普遍,菌塘破壞嚴重,生態環境出現退化,資源綜合利用率低,使野生菌資源儲量和商業產量均呈下降趨勢,部份品種臨近瀕危。
        2.產品科技含量較低,龍頭企業帶動增效不明顯。食用菌產業涉及面廣,技術升級慢,缺乏深度開發,野生食用菌主要以初級原料為主,出口原料型產品價格只是加工成商品價格的5%-10%;栽培食用菌缺乏有力支持和引導,處于自發狀態,加工增值不顯著,企業增效不明顯。同時,由于缺乏相應的融資平臺,企業融資難度大,發展規模普遍偏小,加工能力不足,從而帶來資金、人才、技術聚集度不高,缺少大型龍頭企業。
        3.信息化程度低,市場建設滯后。產業進程中過多的關注了生產環節,而對市場信息、流通環節重視和投入不夠,經營網點分散、各自為陣現象突出。市場建設滯后,物流設施和技術落后,產品流通不暢,造成野生食用菌采集后腐爛變質或廉價銷售,商品率較低,農民收入不高,資源經濟附加值未能體現,市場建設成為產業發展瓶頸。
        4.缺乏完善的質量安全標準化體系。食用菌在采集、生產、保藏、加工、包裝各個環節缺乏完善的標準化體系,缺乏大宗產品出口質量標準,及與標準對應的質量安全檢驗檢測技術和質量安全控制技術,缺乏完善的食品安全監控體系和質量控制可追溯體系,使監管能力與產業發展要求差距較大,制約了產品出口和消費。
        5.市場經營秩序混亂,行業自律能力弱。我省食用菌長期沿用傳統的采購和銷售方式,生產企業規模小、較分散,抵御風險能力弱,市場存在無序競爭、企業低價爭奪客戶的混亂現象,導致牛肝菌、松茸等大宗出口產品價格下降,嚴重影響了產業規模的壯大和市場體系的建立。
        二、機遇與挑戰
        云南擁有野生菌978種,占已知世界2166種野生菌的45%,占中國的91%,是全球野生食用菌品種和數量最多的地區之一;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傳統產業已具有一定的規模和市場,形成較強的食用菌開發技術能力和條件,具有產業鏈長、涉農面廣,以及不與糧食爭地、不與農民爭時的優勢,為產業的升級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配套條件和基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食用菌綠色、健康、安全、營養的特點已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市場需求潛力巨大;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生物產業的發展,將發展生物產業作為建設綠色經濟強省的重要基礎,特別是國家將云南作為中國面向西南開放橋頭堡的重要內容,使食用菌產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十二五”時期,食用菌產業應緊緊抓住發展契機,堅持以科技為先導,以可持續發展為保障,以做大“云菌”品牌為動力,圍繞云南打造綠色經濟強省這一重要目標,充分發揮云南特有的自然資源優勢、政策環境優勢、文化旅游優勢,建基地,擴生產,抓龍頭,樹品牌,強勢推動云南食用菌產業快速發展,使之真正成為富農增收的重要支柱產業。
        三、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全面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抓住國家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和把云南建設成為中國面向西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戰略的大好機遇,立足云南食用菌資源和生態環境優勢,正確處理資源保護與開發、環境保護與產業發展的關系,促進產業可持續發展。通過資源保護、質量安全、市場體系、科技研發等支撐體系的加強與完善,促進優化產業布局,加快食用菌產業增長方式的轉變,推動食用菌產業提質增效。按照生產專業化、經營規模化、產品質量標準化要求,提升產業集中度,延長食用菌產業鏈,努力打造一批現代化食用菌龍頭企業,創新樹立“云菌”特色品牌,為農民增收、農村經濟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二)基本原則
        1.堅持有效保護、可持續發展。建立食用菌資源有效保護政策法規體系,依靠科學技術,高效地利用資源,由單純依賴資源消耗向保護與利用并重轉變,為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保障。
        2.堅持政府引導、市場多元化發展。充分利用市場的供求機制、競爭機制和價格機制加快食用菌產業發展,實施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創新機制,營造產業發展政策環境,完善投融資體制,加快推動產業發展。
        3.堅持自主創新、企業為主體。以體制機制創新為發展動力,建設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品技術質量為核心、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體系,突破制約產業發展的重大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實現食用菌資源的深度開發和綜合利用。
        4.堅持調整結構、培育品牌。轉變增長方式,調整結構,突出抓好食用菌產業關聯度高、帶動性強的關鍵環節,培育精深加工拳頭產品,充分利用云南的資源優勢和科研優勢,生產具有云南特色的食用菌產品,打造“云菌”品牌,加快食用菌產業由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的轉變。
        5.堅持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充分利用野生食用菌資源發展食用菌產業,把資源開發與保護結合起來,做到可持續發展;大力發展栽培食用菌,把發展食用菌產業與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結合起來,發揮好食用菌產業助農增收的積極作用。
        6.堅持開放合作,集聚發展。積極參與國際國內合作、交流,提高食用菌產業的國際化、現代化水平,通過政府的引導、投入,整合產業資源,走產業聯盟道路,實現產業的集聚發展。
       (三)發展目標
        總體目標:到2015年力爭年產量達到36萬噸,其中:野生食用菌16萬噸,栽培食用菌20萬噸,年產值接近100億元,出口量3萬噸,創匯3億美元。建立起包括栽培、生產、加工、餐飲、旅游在內的較完整產業鏈,體現產業鮮明特色。
    具體目標:
        1.推進野生食用菌人工促繁基地建設,著力建設野生食用菌基地縣40個,面積增加到1500萬畝,其中野生食用菌重點資源保護采集主產區10個,保育面積達100萬畝,自然量增長20%;發展特色栽培食用菌基地縣10個,面積增加到200萬平方米;培訓農戶50萬人次,直接帶動從業農民年人均增收1000元,其中主產區直接從業農戶年收入由5000元增至8000元,增長60%左右。
        2.加強技術創新,建立和完善食用菌生產關鍵技術標準、質量檢測與控制體系,使綜合加工率從目前的平均30%上升到60%,顯著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產業效益,其中生鮮原料產值10億元,初加工產值30億元,精加工產值20億元,餐飲文化產值25億元,功能性產品產值15億元。
        3.加強專業市場建設,按照現代物流體系建設要求,以企業主導,政府支持,多渠道融資方式,在昆明、玉溪、楚雄、大理、迪慶等生產消費重點區域新建或改擴建10個大中型食用菌專業批發交易市場;結合‘“新網工程”、“鄉村流通工程”等各種項目資金,以增強保鮮、冷鏈物流設施為重點,建立和完善各類鄉村集貿市場;積極構建安全、快捷、有序的市場流通網絡體系,加快食用菌產品流通,促進食用菌產業發展。
        4.研發推廣自主創新技術10項;培育龍頭企業30戶,組建產業集團;改擴建大中型加工生產基地20個,打造20個示范縣,為產業的升級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四、主要任務
       (一)以資源保護,高效利用為核心,促進野生食用菌產業的提質增效
    以全省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為契機,加快野生菌保護促繁基地建設,著力突破松茸、羊肚菌、牛肝菌、雞樅菌等資源保護技術,封山育菌,提高單產和產值;通過技術創新,提升食用菌精深加工能力建設,加快野生食用菌保健、調理等新功能和新用途的研究和產品生產,實現提質增效;合理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傳統經營方式,探索產品多樣化的途徑;規范食用菌生產加工行為,改善生產加工環境,推動生產示范企業建設,提高產品形象,增強應對國內外市場的能力;利用自然生態條件,積極探索野生食用菌生態旅游、餐飲文化等新興產業形態,做強做精野生食用菌產業。
       (二)以標準化、規模化為導向,推進栽培食用菌產業的轉型升級
    以我省獨有的金耳、裂褶菌以及適銷對路的杏鮑菇、茶樹菇等優良品種為重點,強化良種良法的推廣,實現GAP栽培食用菌的標準化、規模化生產。大力發展雙孢蘑菇、香菇、黑木耳、銀耳等反季節栽培和珍稀名貴食用菌品種,推廣有機食用菌栽培、認證。引進國內外先進實用技術,用設施農業和工業化理念提高栽培技術水平,提高栽培食用菌品種的生物轉化率,實現栽培食用菌產業的轉型升級。
       (三)加強市場體系建設,擴大“云菌”品牌
    加大投入,統籌規劃建設云南食用菌市場體系,特別要注重市場管理制度和相關措施的建設。努力辦好一年一度的中國易門野生食用菌交易會、中國南華野生食用菌美食文化節、香格里拉松茸交易會;加快地理標志暨原產地認證、管理,以“云菌”品牌為核心,加強食用菌外貿平臺、信息平臺建設,支持企業開拓國內外市場,積極探索商貿、旅游、文化為一體的“云菌”專業市場,擴大“云菌”市場占有份額。
       (四)建設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為產業提供技術支撐
    以建立產業技術支撐體系為重點,把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作為推進產學研合作機制的重要載體,以企業為主體,整合產業資源,建立多樣化、多層次的自主研發與開放合作并存的創新模式,突破食用菌產業發展戰略及共性、關鍵技術瓶頸,培育產業重大技術及產品創新的產業集群主體;以云南食用菌工程研究中心為基礎,加大科研投入和資源配置,推進食用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使之成為提升創新能力的重要依托。
        (五)深化開放合作,提升產業國際化水平
    積極引進國內外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先進技術和成功經驗,支持和鼓勵我省企業走出去,開展全方位的科技交流、貿易合作,構筑起對內對外開放的平臺。充分利用國內外人才和市場優勢,拓展我省食用菌產業的發展空間,實現食用菌產業的跨越式發展,提高食用菌產業的國際化、現代化水平。
        (六)建立應對國際貿易壁壘的預警機制
    建立和完善貿易壁壘預警機制,密切跟蹤、全面收集、及時發布國際貿易信息,建立國外新貿易壁壘信息中心和數據庫,為出口企業提供國外貿易壁壘新動向。完善國內標準體系,積極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研制一批重要技術標準,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訂。推進行業自律、企業自我約束,努力提高企業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整體競爭實力,提升產業層次。要求行業協會發揮作用,促進服務協調,幫助企業應對國際貿易壁壘。
    五、產業布局
    充分發揮自然、經濟、市場和技術等區域比較優勢,以優化品種結構,提高產品質量,推進標準化生產為重點,實現產業的合理布局。
        (一)原料基地建設:依托全省野生食用菌重點區域,建設50個食用菌基地。主要在四個片區對我省特有的松茸類、羊肚菌類、雞油菌類、珊瑚菌類、牛肝菌類、乳牛肝、奶漿菌進行重點布局。其中建立滇西北地區(迪慶、麗江)為主的松茸、羊肚菌資源保護基地,滇西地區(楚雄、大理)為主的牛肝菌、塊菌資源保護促繁基地、滇南地區(版納景洪、普洱瀾滄)為主的紅菇、奶漿菌資源保護促繁基地,滇中地區(玉溪易門、峨山)為主的干巴菌資源等自然保護基地40個,在保山施甸、玉溪易門、曲靖陸良、馬龍等縣(市、區)建立反季節茶樹菇、金針菇、雙孢蘑菇等特色栽培食用菌基地10個。
        (二)流通市場建設:在滇東、滇中、滇西、滇西北、滇南、滇東南等六個片區,布局10個食用菌專業批發交易市場,配套建設加工處理和物流配送設施設備。
        (三)龍頭企業培育:以現有企業為基礎,結合區域現狀,在全省范圍內擇優布局,重點培育食用菌生產加工、營銷等大中型龍頭企業30戶,打造生產加工基地,實現生產的規模化、標準化。
       (四)技術研發中心:以昆明為中心,聚集產業技術研究力量,開展食用菌精深加工技術研發,加快產業成果轉化。重點在野生食用菌馴化、人工保育促繁、菌根菌半人工栽培、良種篩選和產品質量安全及深加工技術上攻堅克難,取得突破。
       (五)產業服務中心:以滇中為中心,建立覆蓋全省的產業服務機構,開展食用菌產業信息網絡數據統計、食用菌質量檢驗檢測、技術培訓等工作。
        六、重大項目
    2011-2015年期間,圍繞食用菌產業鏈建設目標,組織實施原料基地建設、龍頭企業培育、質量安全體系、市場流通體系、技術支撐體系、產業聯盟等六類重大項目。項目總數200項,平均每年實施40項。
       (一)原料基地建設
        1.野生食用菌產業帶基地建設
    重點扶持以名貴特色野生食用菌(蟲草、松茸、羊肚菌、牛肝菌、雞樅、塊菌、紅菇、干巴菌、雞油菌、竹蓀等)為主的基地建設,在全省選擇40個縣(市),結合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建立40個野生食用菌資源保護、人工促繁基地,面積1500萬畝,培育資源產能16萬噸,培訓農戶50萬人,帶動從業農民年人均增收1000元,建成后農業產值45億元,加工增值22.5億元的產業帶基地。
        2.GAP栽培食用菌標準化基地建設
    以香菇、雙孢蘑菇、杏鮑菇、金針菇為主,按照周年生產,大力發展反季節栽培的思路,在滇中、滇東、滇西、滇南、滇西北、滇東南等片區,建設GAP栽培食用菌標準化基地10個,面積200萬平方米,產量20萬噸,產值10億元以上,加工增加值10億元。
       (二)龍頭企業培育工程
    選擇10戶創新力強、成長性好的企業和20戶年產值5000萬元以上,有品牌優勢的生產貿易企業,給予政策、資金、技術、項目的重點扶持,鼓勵支持企業向即食、保健食品、藥品、化妝品、生物制品等多元化發展。通過加大食用菌精深加工產品開發力度,延長產業鏈,實現提質增效。培育產業引導龍頭,著力打造食用菌產業集團,按照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的要求,構建基地、生產、采供、儲藏、銷售為一體的經營體系,發揮龍頭企業在產業化經營組織中的帶動作用,創建特色優勢品牌,大幅度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占有率。
       (三)質量安全體系建設
    針對野生食用菌出口的技術貿易壁壘和質量安全問題,加強對野生食用菌地方和行業標準的制修定工作;加強野生食用菌質量安全控制技術的研究,加大全程質量監管和檢測能力建設,建立從采摘、收購、包裝、運輸到加工的質量安全控制監管鏈條,提高野生食用菌質量安全水平;建立出口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按照《食品衛生法》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加強生產企業行為自律,全面推行企業信用等級評定和分級管理,構建完善的產品質量標準體系,為食用菌的質量安全提供保障。
       (四)市場與物流體系建設
    培育市場流通主體,優化市場布局,集中建設10個食用菌專業交易市場,著力抓好冷鏈物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信息系統等薄弱環節建設;創新交易方式,積極推行拍賣制、遠程交易、網上交易、集中配售、連鎖經營等新型交易方式。將貿易與加工、物流融為一體,形成購銷、加工、物流三位一體的產后處理流通中心,配套建設產后處理車間、冷藏冷凍處理設施設備,將食用菌產后損失由目前的20-30%降至10%以內。
       (五)產業技術支撐體系建設
        1.建設食用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在云南食用菌工程研究中心的基礎上,加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進一步提升創新能力,重點開展野生食用菌人工促繁、菌種培育、保鮮加工、活性成分技術研究攻關,解決產業發展中產前、產中、產后的關鍵技術問題,建立產業技術支撐體系。
        2.建設產業服務中心
    由云南省食用菌產業升級發展辦公室牽頭整合資源,組建產業服務中心。建立數據標準和網絡信息平臺,為企業提供市場供求信息和國內外技術發展信息,實現信息對稱共享;搭建產業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加快先進、成熟、實用技術的推廣應用;有效組織召開成果宣傳推介會,開展人才教育培訓等服務。
        3.建設產業人才隊伍
    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加強高端人才引培,建設產業創新團隊,提高產業管理綜合素質和行業自律行為;在大專院校設立食用菌專業課程,培訓產業技術人員;加強菇農技術培訓,推廣實用新技術,提高食用菌生產技術水平,建立產業發展人才隊伍。
      (六) 建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建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探索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產業創新機制,促進產品的結構優化、降低成本,提升企業的管理、質量及科技水平,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提高食用菌產業整體水平,以實現優質、安全、高效的產業目標和產學研在戰略層面上的有效結合。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理順管理機制
    省級和主產州市要制定食用菌產業發展規劃,研究制定資源保護法律法規和具體措施,提高產業的宏觀管理能力。發揮云南省食用菌產業升級發展辦公室管理職能,加快建設產業信息網絡統計平臺,提供科技與市場信息,產業統計分析,組織技術培訓和科普宣傳。農業、林業、商務、科技、扶貧、工商、質檢等有關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在政策、技術、資金、項目、培訓、食品安全等多方面支持食用菌產業發展,共同為山區經濟發展、農民增收做出重要貢獻。
      (二)強化政策保障,營造有利環境
    圍繞資源保護、質量安全、生產安全、市場主體、產業投入等問題,加強產業政策的調研與修訂工作,健全食用菌產業的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促進食用菌出口的政策措施,利用農產品出口政策性信用保險制度,確保食用菌產品出口信用的財政補貼;進一步完善和落實鼓勵企業開展科技創新、開發新產品、新技術的相關稅收、財政貼息等激勵政策。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以實施一批地理標志、商標保護為主,推進“云菌”產品品牌建設,嚴厲打擊偽劣商品和假冒品牌等非法行為,促進食用菌產業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三)加大扶持力度,拓寬融資渠道
    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和金融支持力度,發揮國家財政性資金的引導作用,引導信貸資金、民間資本、外資企業投向食用菌產業,促進產業發展與資本市場相結合,盡快形成在資源保護、技術研發、質量安全示范基地建設、信息交流和宣傳推廣等公益性方面以政府投入為主,引導企業投入的多元化產業投入體制。盡快扶持基地專業生產大戶、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提升產業競爭力。
      (四)統一思想認識,落實安全監管
    各級各有關部門要站在保障農牧民增收、社會穩定、促進山區經濟發展的高度,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有關規定,由縣級以上政府負領導、組織、協調、監管責任,切實做好本行政區域內野生食用菌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
       (五)依靠科技支撐,促進產業升級
    增加對食用菌科研的投入,改善科研條件;加快節能、高效、簡易、實用栽培技術研究和優質新品種培育;加快引進推廣一批優質食用菌新品種、保鮮加工、綜合利用方面的先進技術,加大新產品開發力度,逐步提高產品市場份額。加強對菇農的培訓,通過科技入戶、重大技術推廣等項目的實施,組織多種形式的食用菌知識普及宣傳、技術培訓活動,提高菇農資源保護意識和科學生產觀念,提高菇農參與專業合作組織和產業化經營等現代生產方式的自覺性,促進產業全面發展。
      (六)實施人才、標準戰略,為產業升級提供保障
    實施人才興菌戰略,建立創新團隊,在加大高端人才引進培養的同時,進一步完善、優化人才使用環境,建立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食用菌產業技術人才體系。實施標準化戰略,研究制定產地環境標準、采集標準、大宗產品標準、包裝運輸標準,建立支撐產業發展的技術標準化體系,發揮專業合作社、行業協會、商會的作用,建立信息化、網絡化產業技術推廣體系,保障產業的有序發展。

     

     

     

     

     

     

     


     

    中國食用菌商務網公眾號

    更多資訊 ! 歡迎掃描左上方二維碼關注中國食用菌商務網微信公眾號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