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四川南充市因地制宜,利用雜樹雜枝、廢棄秸稈等原料,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使之成為脫貧攻堅的一大支柱產業,走出了一條變廢為寶、脫貧致富的道路。
南充市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年平均氣溫17℃左右,終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日照時間在1200小時至1500小時范圍內,是食用菌生產的最佳生態區。基于良好的自然環境,目前,該市已培育出香菇、羊肚菌、金針菇、雞腿菇等十余個食用菌品種。
“食用菌營養價值高、口感好,深受市民喜愛。同時,菌類的生產周期短,資金周轉快,生產技術易推廣,是一項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于一體的短平快農村經濟發展項目。”南充市扶貧移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該市儀隴、南部等多地,將已食用菌產業和脫貧攻堅緊密結合,鼓勵、支持貧困戶和外出青年返鄉創業發展食用菌產業。同時,利用扶貧資金撬動社會資金注入,建立成規模的食用菌種植園,采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等模式,吸納村民入園就業、學技術,鼓勵貧困戶自主種植,既“輸血”又“造血”,形成了公司、合作社、村集體、農戶共享的利益鏈條,探索出一條產業扶貧攻堅的新路子。
據了解,該市種植食用菌主要以木屑、秸稈等“下腳料”培育,有效地避免了廢料燃燒、堆置、霉變等造成的污染,對生態具有一定的反哺作用。2016年,全市食用菌產量3.5萬噸,預計今年產量將達到4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