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靖縣食用菌生產歷史悠久,規模較大,由早期零星的雙孢蘑菇生產開始,經數十年發展,現已成為遠近聞名的食用菌生產基地。僅白背毛木耳一項,年栽培1.2億袋、生產鮮品5.8萬噸,產值1.74億元,是福建省最大的白背毛木耳生產和集散地,也因此成為中國白背毛木耳生產示范基地。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南靖縣食用菌僅靠生產規模大、生產經營經驗豐富等傳統農業生產模式發展,已不適宜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傳統農業生產模式日漸成為南靖縣食用菌可持續發展的瓶頸。解決南靖縣食用菌可持續發展瓶頸的關鍵是要做好南靖縣食用菌園區規劃,引進現代農業生產模式,通過園區規劃建設、生產經營和輻射帶動,引導南靖縣食用菌產業進入新一輪發展的快車道,保持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發展現狀。
南靖縣年栽培各類食用菌3.7億袋(瓶)、50萬平方米,年產量13萬噸,產值8.6億元。南靖縣食用菌產品主要出口歐州、美國、加拿大、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國內市場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廣東等省(市)的大中城市。食用菌產業日漸成為南靖縣現代農業的主要支柱產業。
南靖縣食用菌生產規模較大,僅規模食用菌企業就有20家,其中工廠化生產杏鮑菇和雙孢蘑菇16家,日產鮮杏鮑菇和雙孢蘑菇150噸,年產鮮杏鮑菇和雙孢蘑菇4.8萬噸,產值3.7億元,工廠化生產規模位居全省前列。食用菌產業日漸成為南靖縣現代農業的主要領頭產業。
南靖縣食用菌產業品牌意識較強,有省級龍頭企業2家、市級龍頭企業3家,有嘉蕈牌白背木耳、鄭店牌杏鮑菇、南野際牌杏鮑菇、中延牌杏鮑菇等4個品牌獲得福建名牌農產品稱號,此外,省著名商標有2個、市知名商標有4個、有機產品認證企業有3家、綠色食品認證企業有3家、無公害產品認證企業有4家。食用菌產業日漸成為南靖縣現代農業的主要名片產業。
二、可持續發展的瓶頸。
從2011年起,南靖縣連續實施食用菌產業發展資金項目和“菜藍子”標準化生產項目,投資300萬元,幫扶4個重點食用菌企業,從國內外引進杏鮑菇瓶栽自動化生產線和雙孢蘑菇工廠化技術設備,引導食用菌產業從傳統生產工藝轉向工廠化生產,食用菌工廠化開始揚帆起步。但由于食用菌生產經營較為分散、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和行業內的惡性競爭等原因,食用菌價格不穩定,總體生產效益不高,難以形成競爭力強的統一大市場,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受到制約。
1、栽培品種較多,不利規模市場的形成。南靖縣食用菌主要種類有白背毛木耳、杏鮑菇、秀珍菇、豬肚菇、鮑魚菇、雙孢蘑菇等,除了白背毛木耳外,栽培品種較多,主打大宗產品少,單一品種的量產低,特別是有特色的珍惜食用菌產品少,難以形成合力,打造規模化市場。
2、種植區域較分散,影響集中市場的形成。南靖縣有8個鎮、19個行政村生產食用菌,市場分布較為零散,買家難以集中訂購產品,賣方市場現狀不利產品銷售。
3、生產分工程度不高,阻礙專業化市場的形成。生產企業雖多,但分工不夠,專業化程度不高,多數企業既要生產食用菌,也要生產菌種、菌包,既增加企業資金和勞力投入,又降低生產效率,專業化市場難于形成。
4、龍頭企業帶動不夠,制約高端市場的形成。可帶動農戶按統一標準生產的企業少,農戶大多按自己的規模和經驗生產,產品質量參差不齊,低端產品充斥市場,沖擊按統一標準生產的高端產品,高端產品市場占有率低。
三、可持續發展的策略。
食用菌產業是我國二十一世紀朝陽產業,工廠化生產將成為未來食用菌產業的主要發展模式,南靖縣食用菌也將伴隨著食用菌工廠化生產步伐而不斷發展壯大。面對南靖縣食用菌發展的瓶頸,建立食用菌園區,突破食用菌發展瓶頸,是保持南靖縣食用菌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南靖縣要選擇在靖城鎮這個已具備工業化生產基礎的主產區,作為園區建設雛形地,做好園區生產規劃,分工生產;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統一生產標準,形成合力,開拓市場;以園區為核心,輻射帶動全縣發展,依靠園區市場,打造全縣統一市場,參與全國市場競爭,把園區市場磨練成全國知名食用菌市場。
1、規劃園區區域范圍,做好園區布局。
園區要覆蓋有生產基礎的食用菌主產村,包括鄭店、草前、大房、田邊、珩坑、草坂等村。這些村相對集中,涉及食用菌生產的農戶多達3500多戶,且擁有豐富的食用菌生產實踐經驗,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利于園區人力資源的快速融入。這些村生產基礎好,年栽培白背毛木耳1.2億袋;杏鮑菇、鮑魚菇、豬肚菇、秀珍菇等珍稀菇類9560袋(瓶),年產食用菌8.1萬噸,總產值4.1億元,占全縣50%,把這些村納入園區布局,利于園區生產資源的快速融合。這些村龍頭企業多,初具專業化生產能力,擁有上規模食用菌企業7家,擁有嘉田、成發、嘉蕈、鴻云、海華、萬豐、集倡等7家省、市、縣龍頭企業和3家食用菌專業合作社、100多家食用菌栽培營銷場,從原輔材料供應、菌種培育制作、菌包制作、技術指導、冷藏保鮮、加工包裝、營銷流通、運輸服務、廢料再生利用等主要環節都初具專業化,利于園區專業化市場的快速形成。這些村區域面積廣,現有面積3200畝,且所處位置有高速出口,道路四通八達,交通便利,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利于園區的生產輻射及進一步擴容。
2、定位園區功能,明確園區發展目標。
根據食用菌生產銷售和園區地理形態需要,把園區劃分為“四區域、一中心、一市場”,即特色食用菌標準化種植區域、食用菌加工區域、菌渣加工利用區域、菌文化展示區域、食用菌新技術孵化中心以及食用菌產品與原輔材料專業市場,把園區建設成一個功能齊全、規模適度、服務一流的食用菌園區。
明確園區長期建設和發展目標,通過園區規劃、生產和市場競爭,把園區建成以高效標準化栽培秀珍菇、豬肚菇等珍稀食用菌和加工型食用菌品種的特色生產園區;以產業化和循環經濟發展為動力的產業示范園區;以綠色食品為基礎、有機食品為目標的標準化園區,逐步實現園區高效運行的最終目標。短期內,園區還要集中力量提升食用菌生產的知名度,實現園區的具體目標。第一步,首先解決專業化分工不高,專業化生產不足的問題。要引進專業化生產企業,建成一條為園區食用菌生產提供日產40萬袋的菌包生產線,將特色食用菌標準化生產能力提高到1.3億袋,并逐漸擴大生產規模。通過引進專業化生產企業,帶動園區企業向專業化方向發展,滿足園區生產需求,最終實現分工合理的專業化市場。第二步,培育各級龍頭生產企業,特別是年產值上億元的省級龍頭企業。引導龍頭企業兼顧特色生產,打造食用菌品牌,發揮品牌效應,帶動園區生產企業擴大生產規模,并按標準化要求,生產出統一標準的食用菌產品,穩定食用菌市場,使園區市場成為量升、質優、價穩的食用菌市場,推進園區食用菌良性循環發展。
3、建好核心園,促進標準化生產。
園區要以中國綠寶集團有限公司為依托,推進園區內食用菌產業標準化健康發展。該公司在草坂高速公路出口處,征用土地177畝,計劃投資1億元,將日產40萬袋標準化菌包生產線,供應園區內生產所需,帶動園區內企業加速專業化分工和標準化生產,符合核心園建園標準,也是核心園建園地址首選。
園區要把核心園建設成為示范基地,帶動園區按標準生產。引導核心園內企業以綠色食品生產和有機食品生產為目標,用產品質量可追溯制度來規范和實施園區標準化生產,建立食用菌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形成核心園內你追我趕的標準化生產模式。同時,以核心園為中心,把園內GAP認證單位作為模版,對園區GAP認證基地建設作出規劃和引導,通過產地環境認定、技術培訓、生產標準執行、強制性生產檔案建立和基地申報等程序,完成園區GAP認證,實現園區標準化生產。
4、抓好科技支撐,推動品牌建設。
要把園區食用菌產業發展提升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軌道上來,提升園區科技含量。一要加強與科研院所的緊密合作,引進、選育一批商品性好、高產、優質高效、抗逆的優良品種,加快品種更新換代;推廣先進的栽培模式,改良栽培設施,增強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后勁。二要通過專家大院等形式,促進科技成果在園區的應用與轉化,促進食用菌產業的科技進步和可持續發展。三要以技術孵化中心為依托,與省市農產品質量安全部門對接,建立健全園區產品質量安全生產與管理體系。四要傾斜項目資金,鼓勵龍頭企業內部建立研發中心,加快食用菌的生產、加工、保鮮、儲運技術和設備的引進、開發,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大力發展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在園區核心園設立園區產品信息網站,充分展示園區產品動態和品牌,促進產品的銷售。同時與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等媒體合作,使園區網站成為瀏覽率高的食用菌信息網。通過信息網,推廣園區食用菌生產技術、發布園區市場信息,實現技術和市場在園區內共享,形成合力,開拓市場。通過信息網,向外介紹園區發展、園區生產、園區銷售和園區品牌,把園區產品和品牌推向全國乃至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