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農村地區,秸稈焚燒行為由來已久。近年來瓊海市以抓黨建振興新產業、因地制宜探索秸稈循環利用模式,大力發展高效綠色產業的做法,讓人眼前一亮。秸稈循環利用,發展林下經濟,既解決了秸稈焚燒造成的污染問題,又有力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可謂一舉多得。
日前,記者來到瓊海市嘉積鎮黃崖村的檳榔林里,一排排圓柱形枕狀菌包整齊地列于樹蔭底下。今年來,瓊海市嘉積鎮積極探索秸稈循環利用新模式,帶動280戶1247名貧困群眾發展林下種植食用菌產業,實現增收。
在離文敬村不遠處的黃崖靈芝蘑菇種苗培育基地,倪小玉和丈夫正忙碌著將一捆捆秸稈往粉碎機里投送,他們是負責基地運營的海南益芝祥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聘請的務工人員,已熟知菌包制作的每一道工序。
“秸稈回收后,經粉碎、加料攪拌、發酵、裝袋、高溫滅菌、接種等程序制成菌包,可以培育出蘑菇、靈芝來。”倪小玉說,秸稈透氣性好,是制作菌包最好的原料。目前,基地每天可生產菌包1000個,約需秸稈2000斤左右。
為扶持綠色產業發展,同時解決秸稈焚燒造成的空氣污染等問題,今年來,嘉積鎮在瓊海市委直接參與和指導下,積極探索秸稈循環利用新模式:一方面加大巡查和宣傳教育,嚴禁農戶焚燒秸稈;另一方面,以基層黨建為抓手,發動村里的黨員干部抓好秸稈回收,以每畝70元的補貼獎勵給回收秸稈的村民。
回收的秸稈,制成菌包后免費分發給貧困戶,有農技人員指導農戶利用房前屋后的林地種植培育,合作的公司負責以保底價收購。而菌包使用后的渣質,則是可以還田的有機肥,實現了全流程綠色利用。
瓊海市委相關負責人說,接下來,瓊海將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獎懲結合,促進秸稈回收循環利用。同時,大力扶持企業擴充產能,擴大產業規模,“新進的菌包生產線設備,計劃這個月底安裝上線生產。到時候,不僅貧困戶,其他有意愿的農戶也都可以參與進來,成為綠色循環農業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