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第九屆世界食用菌生物學及產品學大會在上海開幕,與會者圍繞食用菌研究、生產和貿易等領域的熱點展開交流和討論。會上,有關專家針對當前我國食用菌產業的發展現狀給出了以下解讀:
2017年,中國食用菌產量達3600萬噸,占到了全球總產量的70%以上!實際上,中國食用菌產業擁有的驚人成績還不止這一項。
進入21世紀,包括食用菌在內的大健康產業越來越受到廣泛關注。2010年,全球食用菌栽培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年產超過10萬噸的國家有8個,除了中國之外,排在前列的有美國、日本、荷蘭、韓國,年產量分別達到了41萬噸、38萬噸、23萬噸、20萬噸。中國食用菌產業在上世紀70年代才開始快速發展,1978年食用菌產量不足10萬噸,僅占全球總產的5.7%,到2013年已增長到3170萬噸,超過了70%。
除了在產量上規模驚人,中國還是世界上野生菌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現在,全世界已被發現的可食用菌大約2000多種,中國就有900余種,其中能夠人工栽培的菌種有近100種,形成商品的約有50多種,具有一定生產規模的有20種以上。而其他國家開發利用的食用菌品種,大多在個位數。比如,美國食用菌以雙孢菇為主,日本產量最高食用菌為杏鮑菇、香菇、真姬菇和平菇,韓國的栽培品種以平菇、香菇、金針菇和雙孢蘑菇為主,而荷蘭、法國、西班牙等歐洲國家則以雙孢蘑菇為主。
不僅如此,中國食用菌的深加工衍生產品也十分豐富,開發出了干粉、脆片、飲料、菇精、菇鹽等各類產品,橫跨農業、醫藥、保健等多個產業領域。
不過,短板也十分明顯。目前,在歐美日韓等地區,已基本實現了食用菌工廠化栽培對傳統栽培模式的替代,但我國仍是以傳統農戶生產為主,行業集中度較低,工廠化生產率僅占10%不到,而發達國家基本達到了90%以上。同時,隨著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我國食用菌栽培的品種結構也有待進一步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