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冬季,葡萄種植戶們顯得格外清閑。然而在江北區慈城鎮新華村的一座葡萄大棚內,葡萄藤底下長滿青苔的泥土里,悄悄地鉆出來酒紅色的“圓腦袋”,它們是我國近幾年來興起的食用菌“新秀”——酒紅球蓋菇,俗稱酒紅菇,也叫赤松茸。
筆者了解到,江北區農水局近年來不斷探索“林下經濟”,積極引導種植大戶和專業合作社嘗試葡萄藤下、竹林下的閑田利用。阿東合作社引種的赤松茸,是江北阿東水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陳海棟在參加一次“林下經濟”培訓會后引種的菌菇品種。
“這種食用菌,只需要農作物秸稈就可以生存,生長周期從9月下旬到來年4月,對主要種植葡萄的合作社來說,再適合不過了。”陳海棟說,今年9月18日,他花了7000元買來的菌種全部被種在了10畝葡萄架下的地里。“赤松茸肉質滑嫩、食味清香,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和多糖等營養成分。”江北區農水局林特總站工作人員介紹,與其他菌菇相比,赤松茸適應性、抗逆性和抗雜菌能力很強,在10℃到30℃的溫度間可自然生長。
赤松茸生長最重要的因素是溫度和濕度。阿東合作社的葡萄架全在大棚內,且配有自動灌溉系統,長期保持適宜的溫度和70%至80%的濕度。兩個月后,陳海棟收獲了第一批赤松茸。“將大的赤松茸上秤一稱,足有0.25公斤重。”陳海棟上網一查,了解到這種食用菌個頭較大,一般食用菌朵重約10克,而赤松茸朵重60克左右,最重的接近300克。
赤松茸是國際菇類交易市場上的十大菇類之一,但在寧波市場上還不常見。為打開市場,陳海棟將采摘的赤松茸分裝成數袋,親自上門免費送給本地幾家酒樓,還半賣半送給了菜市場的菜販子。很快,酒樓的訂單接踵而至,果蔬批發的幾家個體經營戶也打來了合作電話。開采才幾天,銷量就不錯,陳海棟懸著的心放了下來。
陳海棟介紹,赤松茸采摘時間可持續到明年4月底。“現在一天的產量在300公斤左右,供不應求。”陳海棟的成功引起不少農戶的關注。江北區農水局林特總站工作人員告訴筆者,這種生態種植方式有一定借鑒意義,他們將以成功培育赤松茸為契機,科學制定林下區域經濟發展規劃,結合各地實際情況,開辟農民致富新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