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捆捆擺放整齊的葡萄枝條,經過碎枝機變為葡萄枝碎屑,通過堆置發酵后種植大球蓋菇,菌渣還田后用于葡萄的種植……在浙江平湖市新埭鎮盛龍果樹園藝場,負責人盛奕分享起種植大球蓋菇的新模式。
盛奕介紹,當地種葡萄的多,廢棄的枝條堆在路邊影響環境,就想著能不能再利用。經過與專家的交流研討,通過不斷調整配方,大球蓋菇在隆冬時節迎來了豐收。據悉,這也是目前平湖市唯一一家成功采用該模式種植大球蓋菇的基地。
談及用葡萄枝條種菌菇這一新模式帶來的新變化,盛奕心中有“三筆賬”。
第一筆是時間成本賬,新模式下菌土的透氣性更好,菌絲活力也更充分,這讓菌菇能提前7到10天搶“鮮”上市,贏得市場先機和效益。
第二筆是運輸成本賬,第一茬大球蓋菇有個鮮明特點——粗壯堅韌,這一特性大大降低大球蓋菇在運輸中的損壞率,節省了運輸成本,運輸到外省市場時,大球蓋菇仍然擁有好品相。
第三筆是用料成本賬,廢棄閑置的葡萄枝條替代原有配方中的一些原料,能夠讓基地在種植大球蓋菇時每畝節省1000元左右的用料成本,種完菌菇后的菌渣又能為葡萄種植減少一次人工除草,增加土壤的透氣性和有機質,降低冬肥的使用。“后續我們將繼續調整配方,把堆置的葡萄枝條收集起來,既保護環境又節約成本。”盛奕說。
如今,平湖市各類生態循環種植模式多點開花,農業生產中水旱輪作、菌—果輪作、菌—瓜輪作等模式應用面積逐漸增大,農業秸稈碎粉加秸稈腐熟劑腐熟后還田增加土壤有機質或用作菌菇培養料的應用面積也逐年增加。
隨著果蔬種植戶的循環理念逐漸增強,平湖市除了新埭盛龍果樹園藝場的葡萄枝條循環模式,浙江旭之源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菌—果輪作、曹橋街道隆鑫家庭農場的稻—食用菌—蘆筍輪作等都收獲頗豐。(部分文字來源:平湖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