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城縣卅鋪鎮在脫貧攻堅大決戰中,以香菇產業為核心,在廿鋪村大力發展香菇基地,讓周邊貧困戶都鏈接到產業上來,為產業扶貧探索出新路子。
“我們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由寧夏杞菇農科公司與慶陽青芝源公司聯姻,依托全縣蘋果產業優勢,利用蘋果木作為主原料,投資200多萬元建成了集菌棒生產、香菇種植為一體的產業基地,填補了慶城縣香菇零種植的空白。”卅鋪鎮黨委書記王虎林介紹說。
該基地現有2000多平米的溫室大棚1座、三拱三膜保溫大棚20座、單膜鋼架大棚19座,加工菌棒14萬多棒,全部投產后年產值可達到800萬元。2018年,產業園按照“公司+合作社+農戶+村集體”的運營模式,成立了慶城縣豐民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整合產業項目資金80萬、村級集體資金21萬,新建三膜大棚20棟、日光節能溫室2棟,維修改造單膜大棚50棟。同時,合作社與慶陽青芝源公司建立了合作關系,帶動貧困戶通過勞務用工、訂單種植、入股分紅等方式實現增收500-12000元,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15000元以上。
“咱們當地產的香菇太少了,我們生產的香菇銷售很暢銷,這已經是第三茬了,我們閑了就來產業園打工,一天至少能掙120元!”在產業園6號大棚,看著分揀好的一筐筐香菇裝車運往市內銷售,家住廿鋪村柳樹灣組的樊小兵咧嘴笑了。今年45歲的樊小兵,家有3口人,因為缺技術缺資金,種地收入微薄,2013年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按照“四類分類法”,幫扶干部精準施策,引導樊小兵加入了村上的合作社,并和公司、合作社分別簽訂了分紅和入股協議,今年收入預計在2.5萬元。
“我們香菇產業園前期主要進行菌棒加工、滅菌和出菇、采菇適應期生產,與周邊農戶簽訂了勞務協議,通過就近務工增加收入,最繁忙的時候用工都在100人以上。”來自河南西峽“香菇之鄉”的慶陽青芝源公司特聘技術顧問桂梅奇說。
像樊小兵這樣平時前來香菇產業園務工和習香菇種植技術的農戶有20多戶,其中貧困戶13戶,月收入3000元左右,年人均收入達2.4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