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作為中國繼糧食、蔬菜、果樹、油料之后的第五大產業,在經濟新常態下,角色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它是精準扶貧的新抓手,是大健康產業發展的新引擎,是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新路徑,是一帶一路建設實施的新方向。”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藥用菌學會主席李玉在第十九屆中國科協年會上用四個“新”來強調食用菌產業的重要性。
李玉提到,我國也是世界上認知和利用食用菌最早的國家,比如說《神農本草經》,比如說《禮記》都記載了不同的食用菌和藥用菌的類型。同時,中國也是世界上栽培食用菌最早的國家,大概首次栽培記錄超過了34個之多。同時國外首先栽培的食用菌種類只有14個。
當前,菌物藥研究已成國際熱點,作為菌物藥應用歷史悠久的中醫藥,應更好地服務于大健康產業。李玉指出,菌物藥是一類以菌物體或者從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加工而成的有治療疾病作用的藥物,是中藥的重要組成部分。菌物藥在臨床上運用廣泛,目前,藥用菌中具有抗腫瘤作用的有200 多種,顯效的有50 種左右。已知藥用菌中,靈芝、云芝、猴頭菌、蜜環菌、冬蟲夏草均含有大量的多糖、蛋白質、氨基酸、萜類、生物堿、甾醇類物質,對于預防和治療疾病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近年國家實施健康中國戰略, 社會消費需求轉型升級,大健康產業迅速崛起,人民群眾對健康農產品的需求越來越旺盛。發展健康農業恰逢其時,“三品一標”農產品、食藥用菌、藥食同源產品開發面臨難得機遇。李玉建議把“菌物藥”納入中藥范疇,目前看來,利用菌類藥生產的一些新型的可以治療疑難雜癥的藥劑,是有非常廣闊的前途。比如說香菇多糖生產的天地欣,日本生產,成份都知道,賣到一毫克1680元,中國竟沒有一家企業能夠真正生產出和日本相比美的這種高純度的往血管里注射的天地欣這種藥,類似的例子非常多。真正把菌物藥納入中藥范疇里,得到全國廣大中醫藥學人才的引進、共同關注,它會有更大的發展。
李玉表示,菌物藥醫療保健價值日益凸顯,在大健康產業發展中大有可為。在食藥用菌產業蒸蒸日上的今天,食用菌人應瞄準現代農業,大健康產業需求導向,樹立大食用菌產業和工業化思維理念,依托我國特色資源和政策優勢,以食藥用菌文化和科技創新為兩翼,以食藥用菌精深加工和品種選育為主攻方向,以品牌和質量升級為重點,實現工廠化發展,推進食藥用菌生產過程自動化、品種多樣化、設施輕簡化、管理標準化、利用高值化等為內涵,加快中國食藥用菌產業走向世界舞臺步伐,實現有中國特色的菌業現代化強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