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平是四川什邡市黃背木耳產業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1987年,為引入種植黃背木耳,他與家父一起外出取經,不斷專研技術,通過反復試驗、示范,他初步掌握了黃背木耳的栽培技術,使黃背木耳在什邡市獲得栽培成功。1990年,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和不斷探索,全面掌握了黃背木耳的制種技術,開始黃背木耳原種的培育。自己取得栽培和制種成功后,他發揚無私奉獻精神,帶領農戶學,指導農戶干,在生產過程中經常向遇到困難和問題的群眾給予技術指導。據不完全統計,他曾先后組織食用菌技術培訓上百次,受訓人數1.2萬人次以上,發放技術資料1萬余份(冊)。在他的指導和帶動下,經過種植戶的共同努力,什邡市湔氐鎮黃背木耳產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全國重要的毛木耳生產基地之一。截止2018年,全鎮已種植黃背木耳1.5億袋,產值6.2億元,純收入3.2億元。2018年,全鎮僅食用菌一項人均純收入就達10000余元。2018年4月,什邡市湔氐鎮被中國鄉鎮企業協會食用菌產業分會評為"中國黃背木耳之鄉"。
在做好技術研究和指導的同時,張文平也非常注重當地黃背木耳產業的組織體系建設工作。1997年底,在各級科協的指導下,他牽頭成立了什邡市湔氐鎮食用菌協會并擔任副理事長(負責全面技術),2012年開始擔任理事長。協會成立后,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對會員實行產供銷一條龍服務,會員數量一度達到3200余戶。協會規模的逐步發展壯大得到了各級的肯定,2001年被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評為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2005年被中國食用菌協會表彰為全國食用菌生產優秀基地鎮。
張文平助農增收的事跡得到了各級領導的肯定,他先后被德陽市人民政府表彰為“勞動模范”、“德陽市十大杰出青年農民”,“德陽市第一、二、三、四屆農民拔尖人才”稱號;2007年9月,他榮獲中國科協“科普惠農興村帶頭人”榮譽;2008年3月榮獲“四川省優秀農村人”稱號;2014年7月,他參加的“毛木耳優異種質和新品種選育及精準化栽培技術研究”榮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15年4月榮獲“四川省勞動模范”榮譽稱號;2019年7月,經什邡市湔氐鎮黨委政府、什邡市農業農村局推薦,張文平入選"德陽農業大師"。
黃背木耳陪伴了張文平的大半生。作為一線農業技術推廣帶頭人,在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指引下,他正在用勤勞、汗水和樸實,編寫著菌業人生的華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