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什邡市湔氐鎮食用菌協會理事長張文平是當地最早接觸黃背木耳生產的人。1987年,他參加工作發現黃背木耳的價值,與父親一起外出“取經”。同年成功引進適合四川種植的黃背木耳品種,并進行示范種植。隨后,一邊種植一邊探索,通過反復試驗、示范,成功掌握了黃背木耳的栽培技術。
當年,張文平栽培的4000袋黃背木耳大獲豐收,引起強烈反響。1997年,張文平牽頭成立了什邡市湔氐鎮食用菌協會,負責技術的研發、推廣工作。
張文平介紹,湔氐鎮種植的黃背木耳曾一度沿用“上海一號”“781”“琥珀”等品種。由于生長環境、品種不斷老化,木耳抗病能力和產量逐年下降。2015年,什邡市湔氐鎮食用菌協會與四川省食用菌創新團隊開啟黃背木耳新品種的選育、試驗、示范工作,成功篩選出適宜什邡市種植的黃背木耳新品種。
為讓新技術盡快應用于生產,助力廣大耳農增收,協會成立了科技示范小分隊,大力推廣新技術、新品種、新材料、新工藝。這些年,通過推廣食用菌微噴技術、棚架改造、綠色防控技術、水源凈化、出耳方式、煤改氣高溫滅菌等技術,提升了當地食用菌品質,實現節本增效、安全環保。
張文平在協會基地建立了3畝標準棚架、出耳場和試驗基地,專門供建檔立卡貧困戶、種植戶實地觀摩和學習,每年定期開展菌種知識、制袋技術、病蟲害防治等線下技術培訓。
同時,張文平建了微信群隨時解答種植戶各種技術問題,不定期在各村舉辦新型實用技術培訓班,耳農在第一時間應用到新技術,降低黃背木耳生產因病導致的損失。
截至2022年,什邡市湔氐鎮耳農有3200余戶,黃背木耳產量約3.5萬噸、占全國總產量61.4%,銷售收入達7.2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85%。“讓每一片木耳都成為營養的食材,讓湔氐每一家木耳種植戶都收獲滿滿,讓黃背木耳走上全國人民的餐桌”,是張文平努力奮斗的目標。(來源:德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