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10-18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10月17日上午,全國脫貧攻堅獎表彰大會暨先進事跡報告會在北京舉行,對今年獲獎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進行隆重表彰,來自食用菌行業的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張金霞、山西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常明昌、河北省阜平縣食用菌專家組組長侯桂森獲創新獎。
先進事跡
張金霞
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農業農村部蔬菜專家指導組成員。從事食用菌科研40多年、產業科技扶貧33年,育成食用菌新品種19個,在全國推廣應用,積極參與國家食用菌產業規劃和菌種法規政策的制定,常年奔波在產業扶貧第一線,足跡遍布秦巴山區、武陵山區、烏蒙山區、燕山—太行山區、滇桂黔石漠化區、大興安嶺南麓山區等連片特困地區,甘肅省舟曲縣、四川省雅江縣、西藏自治區亞東縣、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察布查爾錫伯族自治縣等40余個深度貧困縣。建立了“首席+團隊+縣主管干部+技術經濟明白人”聯合扶貧攻堅模式。為主產縣制訂發展規劃、提供政策建議、設計技術模式,建立研發基地,送菌種、送技術、做培訓,指導食用菌生產,在河北省承德市、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貴州省畢節市等地產業扶貧成效顯著。
常明昌
山西省食用菌協會會長、省食用菌產業體系首席專家。35年來,常明昌致力于教學、科研、成果轉化和科技扶貧,發表論文216篇,出版著作12部,培育新品種2個,授權專利6件,創立黃土高原代料栽培香菇新模式,完成技術標準19項,建立省食用菌產業標準體系,承擔26項國家省級項目,3項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在40多個縣進行科技扶貧,培訓農民4萬多人次,推廣優良品種300多個,帶動3萬多農戶脫貧致富,經濟效益約36億元。探索出從庭院技術到產業化技術再到工廠化技術的產業扶貧模式,僅香菇栽培技術推廣就在臨縣、廣靈縣等形成5個產值過億元的基地縣。他的先進事跡入選科技部匯編出版的《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科技扶貧100個典型案例》。
侯桂森
2015年9月,侯桂森受聘成為河北省阜平縣食用菌發展專家組組長、太行山食用菌研究院院長,致力于科技扶貧30余年,探索出一條發展食用菌產業扶貧新路徑,常年扎根太行山區,把100多項新科技、新成果引入阜平縣,通過制定科學規劃、創立發展新模式、解決技術瓶頸問題。阜平縣食用菌產業從零起步發展至今已覆蓋全縣13個鄉鎮140個行政村(全縣有209個行政村),建起菌棒基地6個、高標準產業園98個、出菇棚室4610棟,年栽培香菇黑木耳7500萬棒,年產鮮品菇耳5.5萬噸,實現產值9億元,群眾增收2.55億元。
據悉,在今年的全國扶貧日期間,除了表彰獲獎的先進個人和先進單位,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還將采取舉辦先進事跡巡回報告會等形式廣泛宣傳脫貧攻堅先進典型,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營造濃厚氛圍。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