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包扶干部護送下,陜西省鳳縣黃牛鋪鎮(zhèn)三岔河村所有貧困戶全部脫貧摘帽。村黨支部書記李德強說,是黨的扶貧政策、社會各界的幫扶以及香菇產業(yè),讓三岔河村打贏了脫貧攻堅戰(zhàn)。
集體經濟是全村脫貧致富的底氣,是實現(xiàn)鄉(xiāng)村振興的關鍵。11月27日,三岔河村集體經濟股份聯(lián)合社的食用菌加工廠村民正在做菌棒。今年以來,聯(lián)合社生產菌棒10萬袋,銷售香菇價值40多萬元。
三岔河村位于秦嶺腹地,雖然風景秀美,但是氣候寒冷、空氣潮濕,農作物生長慢、產量低。該村過去是典型的山區(qū)村、打工村、貧困村。2000年前后,有外地人來村里種香菇,村民在菌棚打工,很快學會了技術,開始自己建棚種植香菇。
到了2016年,很多村民靠種植香菇過上好日子,但是,村民單家獨戶生產,抗風險能力差,村里還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9戶51人。如何壯大集體經濟,實現(xiàn)共同富裕,是村“四支隊伍”的必答題。經過實地調研、請教專家、征求村民意見,村里實施“三變”改革,成立了村集體經濟股份聯(lián)合社,發(fā)展食用菌產業(yè),把村民全部納入聯(lián)合社,帶著貧困戶一起致富奔小康。
在寶雞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包抓幫扶下,三岔河村集體經濟股份聯(lián)合社爭取到50多萬元資金,建起33個食用菌大棚和一個食用菌加工廠,之后,又聯(lián)合另外4個合作社共同打造黃牛鋪鎮(zhèn)食用菌基地。
基地占地300余畝,有200多個大棚,年種植食用菌205萬袋,有12座冷庫,實現(xiàn)了食用菌接種、加工、種植、儲藏一體化,年產值約1600萬元,輻射帶動長灘壩村、石窯鋪村、三岔河村農戶發(fā)展食用菌產業(yè),菇農年戶均增收1.8萬余元。2018年,三岔河村摘掉了貧困村帽子。
目前,村民正在打造“秦嶺高山菌谷”,未來,三岔河谷里將撐開菌傘,讓綠水青山真正成為金山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