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安龍縣:食用菌產業持續破題 有效銜接鄉村振興
發布時間:2021-03-04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進入3月,貴州省安龍縣富民鑫食用菌發展有限公司培植的“七河9號”香菇準備上市,豐收在望。與此同時,位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境內的多家食用菌企業也正開足馬力加緊收購和生產,紛紛搶占市場先機,帶動菇農持續、穩定增收。
據統計,富民鑫食用菌發展有限公司種植面積逾8萬畝,產量約28萬噸,產值逾39億元。貴州省黔西南州食用菌產業正持續破題,在探索有效銜接鄉村振興之路上綿綿用力、久久為功。
產業興旺 群眾更富
新春,安龍縣篤山鎮云上村食用菌產業帶頭人蘇正栩的手機鈴聲響得歡。貴陽、重慶、昆明,一筆筆訂單如喜訊飛來,一箱箱食用菌走出大山,菇農發展產業致富的心“像爐子一樣火熱”。
“近兩年政策好,產業發展迅猛。我們建了基地,成立了合作社,有了自己的菌棒加工廠和冷庫。春節以來,產銷兩旺,大家都很有信心。”蘇正栩說,云上村不到兩年就打了脫貧攻堅翻身仗,食用菌產業立了大功。
云上村是安龍縣合理調整產業結構以“菌”破“題”的生動案例。
“在貴州,安龍縣的地理氣候條件看上去沒有‘個性’。”黔西南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安龍縣委書記錢正浩介紹,相對于其他地區,安龍縣氣候溫暖濕潤,適宜于多種農作物生長,但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又限制了農業產量,“樣樣都有,樣樣都不成氣候”,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中怎么選擇和培育優勢產業著實令人“頭疼”。
共性之中尋“個性”,短板亦可變優勢。在謹慎培育試種并經行業專家論證的基礎上,2016年,安龍縣突出綠色、生態、健康、安全的特點,探索發展食用菌產業助貧困群眾就業增收之路,省、州各級同時給予了人才、資金、政策的強力支撐,有效促進了安龍食用菌產業快速裂變、發展壯大。
至2020年底,安龍縣食用菌產業面積達3.6萬畝,其中林下種植1.5萬畝,產量達14萬噸,產值達15億元。全縣食用菌產業GDP貢獻率占15.8%,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貢獻率占25%,已脫貧人口中依托食用菌脫貧的占比達78.9%。
1戶菇農(貧困戶),種植2個大棚,年收入10萬元。如今,安龍縣食用菌產業“1210”模式正在貴州不斷完善、復制和推廣,并成為貴州食用菌產業的“裂變源”。
健全鏈條 品牌更響
現代農業品牌塑造需滿足以下條件:強品質,融合產業鏈、區域品牌和時代潮流,提升品牌標準化生產力、品牌建設主體競爭力、品牌科技支撐力和品牌服務保護力,會“講故事”。
“好品質,有故事。我們具備先天條件優勢。”錢正浩介紹,安龍縣具有適宜野生食用菌繁殖生長的良好條件,170多年前,晚清重臣張之洞在安龍生活時曾寫下“淡煙漠漠雨初晴,郊外雞樅菌乍生”的詩句,所作《雞樅菌賦》膾炙人口,“融合”與“提升”是產業化的關鍵。
以安龍縣為中心,黔西南州依托資源稟賦,搶抓“東菇西移”機遇高位推動,相繼出臺《黔西南州“十三五”食用菌產業發展規劃》、《黔西南州食用菌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2年)》、《黔西南州2020年食用菌產業發展生態環境保護方案》等文件,積極爭取李玉院士團隊、湖南農大、貴州省農科院和貴州大學等方面技術支持,引進全國優質菌種企業福順三友公司,培育豐源現代農業、利康農科技等菌種供應企業,充分激發企業家、銀行家、科學家“三家”活力,牢牢抓住流通型龍頭企業、農村經紀人、農村電商等三大主力,在優質品種培育、技術推廣運用、品牌創建、市場拓展等環節持續破題。
在各地陸續建成食用菌產業示范園區的基礎上,采取“國有平臺公司+龍頭企業+合作社/國有林場+貧困戶”、“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等組織方式,培育經營主體企業79家,通過積極打造“萬峰林”、貞豐豐源紅托竹蓀和安龍香菇公用品牌,支持3家企業6個產品獲有機認證,培育注冊“苗阿婆”、“太陽雨”等8個商標,不斷培育形成“一縣一優品、一品一基地、一品一市場”食用菌產業集群,使“安龍香菇(夏菇)”、“西南菌菇”品牌更響,初步形成了產業支撐人才鏈和菌種研發、菌棒生產、食用菌培植、產品精深加工、冷鏈物流、廢棄物綜合利用全產業鏈閉合發展。
如今,僅在安龍縣,已實現一年四季循環種植并建成了食用菌產業交易市場和菌種、研發、培訓、交易、文化“五個中心”,22家食用菌企業形成集群,產品暢銷國內和東南亞等國際市場,其中,“香菇脆寶”等系列產品還被譽為貴州“第四寶”,全產業鏈給食用菌產業注入了最核心的競爭力。
鄉村振興 基礎更實
安龍縣易地扶貧搬遷居住區雙龍小鎮和蘑菇小鎮之間是一座菌棒林立、便道互通、灌溉設施完善的林下食用菌種植基地,參與種植的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有100多戶,采摘期每天用工量多達300多人,每天發放務工工資3萬多元。
農民要富,產業要穩。進入新發展階段,黔西南州圍繞鄉村振興總體要求謀食用菌產業持續發展壯大之策:
1.不斷夯實基礎設施:多渠道整合資金,完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抓好晾曬場、烘干房、菌棒加工、冷鏈物流等生產設施建設。
2.不斷延伸產業鏈:初步形成從菌種研發到母種、原種和栽培種配套的菌種生產體系,建成義龍新區省級姬松茸、紅托竹蓀菌種研發中心和安龍縣食用菌產業園“五個中心”,扶持培育安龍、興義等5縣(市、新區)13家企業(合作社)進行栽培種生產,建設安龍、義龍食用菌商品化處理基地,加工貯運能力不斷提升。
3.不斷開拓產品市場:扎實推進以校農結合為主的“十進”措施提高本地采購份額,搶抓“黔菜入滬”、“廣進黔菜”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搶占州外市場,加強與貴陽市農業農墾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中央定點幫扶單位、對口幫扶城市等開展合作,向國內市場挺近,充分利用“萬峰嚴選”貴州省首個直播電商基地平臺和“大數據農業+直播帶貨”等網絡營銷平臺,拓展線上市場,依托品牌企業、國際合作機構等,開辟國際市場。
4.不斷推動“裂變式”發展:用足用活農銀企、“黔菌貸”、特色產業險等政策,全力實施“農調扶貧險”,切實降低生產風險,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形式與國內外知名科研院所達成技術合作關系,保障技術支撐,抓好招商引智,吸引高層次技術人才和資金注入,強化菌種及新產品研發,推動食用菌產業向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轉變。
5.處處有菌,縣縣有棚:基地忙生產,車間機聲隆,眼下,一幅新時代的“富春山居圖”正在黔西南廣袤的田野上華美鋪展。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