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選剛原本是一所民辦學校的校長。在精準扶貧期間,他搖身一變,成為了一所“香菇學校”的校長。這一變,不僅他自己時來運轉,很多貧困群眾也跟著他受惠不小。
張選剛家住陜西省韓城市芝陽鎮柳村,前些年,在全國各地到處考察、學習,終于瞅準了大棚香菇產業。該項目技術門檻不高,一般農戶均可操作。張選剛沒有猶豫,立馬籌集資金,把原來的學校改成了“香菇學校”。他在校園的空地上搭建了22座香菇棚,又把原來的教室改成了養菌室。
一聽說張選剛要種香菇,附近村里的人都感到很好奇。人老幾輩,山塬上的農民只種過莊稼和果樹,從來沒聽過誰還種過香菇。人們都跑到張選剛的學校,就像看西洋景,探究香菇咋能從“黑棒棒”里長出。張選剛從鄉親們的好奇中,看到產業的廣闊前景。他就像當初到各村招收學生一樣,動員對香菇生產感興趣的農民,要么到他的基地打工,要么到基地學習,在實踐中掌握種植香菇經驗。他想,這么好的項目,不僅要讓自己賺錢,還得讓更多的鄉親也能通過它賺到錢。
于是,張選剛立足“香菇學校”,辦起香菇產業合作社,吸納12戶農戶參與。合作社負責為農戶提供養菌棒以及技術培訓和指導,等香菇成熟后,合作社再統一回購銷售。去年,合作社累計生產加工食用菌棒50萬棒,生產香菇25萬公斤,12戶農戶實現凈利潤43萬元。同時,周圍13個村子的161戶貧困戶每戶從中分紅1200元。有了美好的開始,張選剛對未來充滿了信心。今年,他計劃繼續擴大香菇種植的規模,動員更多的農戶加入種菇大軍,把香菇做成大的富民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