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11-24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南陵縣因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空氣濕潤的氣候特質,加之獨特的“半山半圩”的地理環境,生產的雙孢蘑菇、秀珍菇、香菇等食用菌產品具有圓潤厚實、口感細膩、氨基酸含量豐富、多糖含量高等優點,深受上海、杭州、南京市場青睞,每到秋冬菇上市季節,批發商都紛紛提前預定,影響力巨大。多年的誠信銷售也給南陵香菇、雙孢菇等地域品牌打下深厚基礎。
隨著南陵縣食藥用菌產業的發展,一批科技示范戶、專業戶在完成了前期積累后,相繼組建公司,成立食用菌行業協會,逐漸成為集科研、培訓、生產、加工、銷售,貿工農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的科技型企業及專業化經濟合作組織,運用“公司+基地+協會(專業化合作組織)+菇農”的經營模式,具有較強的輻射帶動作用,既保證了菇農增產增收,又激發了更多的農民發展食用菌的積極性,龍頭企業自身的實力在此過程中不斷增強。
南陵縣食用菌作為安徽省特色農產品地理標志之一,逐步成為當地的農業支柱產業和優勢農產品。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從事食藥用菌生產、加工、運輸等產業的人數高達八千多人,種植面積多達1800萬m2,涵蓋205、318國道沿線的十多個鄉鎮。經過數年來本地能人的帶動和企業家回鄉創業,全縣初步形成區域化布局和特色化栽培模式,形成大棚覆土香菇栽培基地、山區秀珍菇集約化栽培基地、山區平菇簡易溫控種植基地、圩區雙孢蘑菇栽培基地、圩區珍稀草腐食藥用菌基地(姬松茸、大球蓋菇、草菇)等五大特色基地。到2021年,南陵縣有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61家,從事食藥用菌產業的家庭農場17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3家。
“農業人口多,人均耕地少,資源相對不足”是南陵縣的基本縣情。食藥用菌產業具有“節約土地,耕地利用率高;充分利用資源,農副產品利用率高;延長產業鏈,易增加產品附加值,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等優勢。早在2005年,南陵縣委、縣政府就形成共識,明確提出“把食用菌產業作為縣農村主導產業大力發展”并出臺一系列政策扶持措施,“下實招、用猛藥”,創新發展模式,產業逐步走上快車道。經過十多年的培育,南陵縣食藥用菌產業已初具規模,躍入全省食藥用菌生產大縣行列并形成涵蓋產業的組織領導、產品研發、標準制定、科技培訓、技術推廣、菌種繁育、營銷網絡、基地建設、龍頭企業等一整套較為完善的保障體系。回顧南陵藥食用菌產業的發展歷程,南陵縣的主要做法是:
政策持續扶持種菇:南陵縣委、縣政府為了推進南陵縣食藥用菌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針對食用菌產業自身特點,制定一系列扶持政策。它除了享受南陵縣現代農業項目獎補資金的“普惠制”外,還在基地建設、產業配套、產品加工、電子商務等領域給予一定政策傾斜,特別是近年來每年都拿出相應的專項資金給予扶持。如何轉型升級,變害為利,南陵縣農業農村局組織專家經過多次反復研討,形成共識,出臺“南陵縣廢棄畜禽圈舍改造菇房實施方案”,對村集體經濟發展、食藥用菌種植者、畜牧圈舍改造和新建食藥用菌種植大棚等項目進行扶持,還出臺《南陵縣食藥用菌產業發展獎補辦法》,統籌安排2021年南陵縣食藥用菌產業發展獎補資金1100萬元,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預算安排培訓費用40萬元,對全縣從事食藥用菌生產的菇農、社會化服務組織人員進行專業培訓。
加強組織領導議菇:南陵縣及時成立了“南陵縣食用菌產業領導組”,以縣委副書記、縣長李新宇為組長,縣委副書記強健、縣委常委、常委副縣長褚亞紅、副縣長袁學松為副組長,縣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領導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農業農村局,負責協調縣各相關部門,重點支持籍山鎮打造“云菇小鎮”,推動全縣食藥用菌產業發展。南陵縣供銷合作社還將本縣從事食用菌的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農業公司等組織起來,組建了“南陵縣食用菌產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在產業布局、基地建設、信息發布、資源共享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重視科技助力旺菇:近年來南陵縣科技進步對經濟高速增長做出了顯著貢獻。“十三五”期間,南陵科技事業發展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高了近20個百分點以上。縣、鎮兩級把尊重和合理使用人才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全社會形成了科教興縣、工業強縣的理念。南陵是開展“一朵菇”區塊鏈技術應用試點的先行者。2019年8月,在省有關部門和省食用菌行業協會支持下,省農業信息化產業技術體系合肥試驗站示范基地在籍山鎮界山村落戶,由安徽菌健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運行。試驗站承擔了省農信體系的“一朵菇”區塊鏈技術應用試點任務。經過四個月的探索,“一朵菇”區塊鏈系統于2019年12月正式上云運行,成為省第一個特色農產品區塊鏈技術落地上云單位,也是全國食用菌行業第一個應用區塊鏈的典型。南陵縣農業農村局根據食用菌產業發展的現狀,組織相關技術專家編寫了“食用菌種植技術培訓手冊”,匯集當前最先進的技術和生產模式,理論聯系實際,力求“一看就懂、一學就會”,來指導基地生產。
建設產學研平臺促菇:南陵縣食藥用菌企業多年來與上海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安徽農大、安徽省農科院、江蘇農科院等科研單位一直加強技術交流與合作,開展了以優質食藥用菌產業孵化為主的科研、中試、引種、良繁、示范等方面的研究與開發,聘請的專家學者定期到陵指導和授課,并形成區域性科技成果孵化源地。在此基礎上,已建成蕪湖市食用菌研究所(省級農業科技專家大院),正在籌建皖南地區食藥用菌良種繁育中心、南陵縣食用菌產業“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動工作站”,通過完善的產學研平臺,推動南陵食用菌產業邁上新臺階。
完善的配套體系保菇:經過幾年的努力,南陵縣已經建立輻射各鎮、村和農戶的完善的配套工作體系。縣農業部門的科技推廣網絡完善,科技普及手段實現了多元化,成立了覆蓋全縣的企業、協會,組建了類型不同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各鎮均成立了科技辦公室、農業服務綜合站以及農民協會等,在科技服務、科技成果推廣與應用等方面都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為了降低菇農的種植技術風險、市場波動風險、意外災害風險等對新發展菇農的沖擊,切實保護種植戶的基本利益,持續發展食用菌產業,南陵縣財政部門預算安排保費補貼資金140萬元,用于食用菌種植基地的參保費用補貼,解決了他們的后顧之憂。
強化技術服務育菇:南陵縣在廣泛了解菇農需求意見基礎上,專門派出種植業服務中心的技術專家和當地富有經驗的“土專家”,在種植的關鍵節點上門開展上門服務,在菇棚搭建、設備配套、產業布局等方面,以及菌菇的生產管理階段發菌、越夏、注水等關鍵環節為菇農進行現場指導,引導農戶科學種植,不斷提高農產品的質量與產量。
配套監管質量護菇:加強對本地食用菌產品的全程質量監管,除了開展“一朵菇”區塊鏈試點外,還在各種植基地建立食用菌生產質量安全的追溯系統,為安全優質的食藥用菌生產提供全方位的監管技術服務。
創新栽培模式產菇:結合南陵縣的“云菇小鎮”規劃,針對食用菌種植的各階段特點,組建和成立專業化公司,讓專業的團隊生產,提高食用菌產品的產量和質量。為了改變傳統的種植模式,著力提高菌菇的生產效率,減輕從業者的勞動強度,降低生產成本,全縣依托主要基地開展了“機器換人”的升級換代專項工作,加大對食用菌專用裝備的引進和改造力度,2020年底,經短時間的籌措,就投資200多萬元,新建2個食用菌制棒廠(蕪湖云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南陵縣誠信食用菌有限公司),采取“二場制”專業化生產,日產香菇菌棒可達4萬以上,有力地保障了大型生產基地的菌棒需求。在建成的香菇種植基地、山區秀珍菇集約化栽培基地、圩區雙胞蘑菇栽培基地等,縣里還創造性地采用“菌稻、菌蔬輪作、架子菇”的輪作換茬模式,優化食藥用菌栽培方法,利用仿生態栽培等措施,取得良好的成效。在長樂村、東聯村等村的香菇基地,南陵縣改變了傳統的覆蓋方法,利用外置旋轉霧噴降溫的辦法,在高溫季節可以安全越夏,冬季還可以實現保溫,在“兩節”期間多產香菇,實現菇農增收,產業增效。
可持續循環利用興菇:在香菇、雙孢菇、秀珍菇的生產過程中,采用新配方、新工藝、新設備,將本地的農作物秸稈及畜禽糞便等充分利用起來,真正做到“變廢為寶、點草成金”。食用菌企業在香菇、草菇、秀珍菇出菇后,再對基料進行處理,增加新原料,形成其它菌菇的新基料,這樣更利于秸桿的綜合循環利用,發揮其最大的效能,同時,還積極開展菇渣的飼料化、肥料化、燃料化、原料化、生物化利用,組織團隊科研攻關,對香菇等菌渣進行生物發酵和提取,提高利用率,延長產業鏈、增加產值。這樣不但開辟了新的農業資源,在保障食用菌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同時,也為農村發展循環經濟起到良好的示范帶動和引領作用。
(本文作者:蕪湖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支隊農藝師 陳娟 南陵縣種植業服務中心高級農藝師 金鐘 郭圣輝)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