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農業現代化發展,需要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發展道路。而生態農場是將生態農業技術、現代先進裝備、綠色低碳理念等引入到農業發展的實踐主體之中。
我國推進生態農場建設,既能夠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又能夠有效減輕生態環境壓力,是推進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措施落地的有效載體。
為加快推進生態農場建設,促進農業綠色低碳轉型,農業農村部近日印發了《推進生態農場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到2025年,通過科學評價、跟蹤監測和指導服務,在全國建設1000家國家級生態農場,帶動各省建設10000家地方生態農場。
業內人士表示,意見為進一步做好三農工作指明了方向,更加堅定了發展現代農業的信心??梢灶A見,我國的現代農業建設正在迎來春天。
推進生態農場建設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關鍵。生態農場是要在持續獲得最高產量的同時保持環境友好和產品安全,是保護環境、發展農業的新模式。
意見提出,要培育一批生態農業市場主體。組織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自愿申報,通過專家評估、現場評審等方式進行綜合評價,遴選一批生態農業市場主體。引導入選主體發揮自身優勢,全程推廣應用標準化生態農業技術,提高產地環境質量,推行綠色低碳循環生產,打造綠色生態品牌,使其成為落實農業生產“三品一標”的排頭兵、推進生態農業建設的領頭羊、加快農業發展綠色轉型的典型樣板。
同時,推廣一批生態農業技術模式。鼓勵以生態農場為主體,推廣應用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污染修復等產地保育技術,化肥農藥減量、有機肥替代、生物防控等技術,生態田埂、生態溝渠、生態廊道等田園生態系統建設技術,農作物秸稈、畜禽糞污、廢舊地膜等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農產品清潔加工、節能貯存、低碳運輸等綠色收儲運技術,健全完善生態農場技術規范,形成一批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技術模式。
專家表示,推進生態農場建設,打好“綠色牌”,是推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是探索農業現代化的有效途徑,既能夠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食品安全,又能夠保護生態環境,既能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提升生活質量,又能夯實農村消費鏈條的豐富性,可謂一舉多得,意義重大。
多層次生態循環農業
生態農場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關鍵在于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生態循環農業新格局。
對此,意見提出,要探索一套生態農業扶持政策。以生態農場為重點對象,探索秸稈還田、有機肥施用、深松整地為重點的地力補償政策,化學農藥減量增效、畜禽糞污減排降污、農膜回收利用為重點的環境補償政策,稻田甲烷、農用地氧化亞氮、動物腸道甲烷、畜禽糞便管理甲烷和氧化亞氮減少排放為重點的低碳補償政策,以及技術優先推廣、專家優先服務、金融優先支持、用地優先保障、產品優質優價等配套扶持政策。
另外,還要構建一套生態農業監測體系。督促生態農場建立臺賬,如實記錄生產經營全過程情況,作為生態農業技術應用和實施效果評估的重要依據。及時對生態農場的化肥農藥減量、秸稈綜合利用、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地膜回收利用等臺賬進行查核,對生態農場的水環境、土壤環境、農產品質量等進行采樣檢測,對生態農場的投入產出效益、可持續發展能力、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等進行綜合分析,加強生態農場跟蹤評價,及時反饋評價信息,建立激勵約束機制。
農業農村部要求,建立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社會參與的協同推進機制。強化政府引導作用,把生態農場建設作為推動農業生產“三品一標”的重要抓手,將財政支持、金融服務、生態補償等扶持政策在生態農場落實落地。
加強生態農業技術聯合攻關,依托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科技創新聯盟等支撐力量,抓緊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和重要設施裝備。加強生態農業技術集成推廣,推進單項技術、產品、設備集成配套熟化,形成一批適合不同區域、不同領域的全鏈條綜合解決方案。加快物聯網、大數據、智能裝備等在生態農場的應用,提升智能化、數字化、網絡化水平。加強生態農業技術科普培訓,組織編寫生態農業科普出版物,舉辦科普專題講座,組織專家進村入戶開展培訓宣傳,提高市場主體和廣大農民環保意識。
專家表示,該意見堅持目標導向、結果導向,聚焦生態農場建設亟待解決的重點難點問題,提出了針對性舉措,部署了四方面重點任務。從遴選培育一批現代高效生態農業市場主體,到總結推廣一批生態農業建設技術模式,再到探索構建一套生態農業發展扶持政策及構建一套生態農業檢測體系,該意見兼顧全局謀劃和重點部署,既立足當下,也著眼長遠,補短板、強弱項,堅持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持續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是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的有效實踐,更是推進農業生產“三品一標”的務實舉措。
兩個效益實現雙向平衡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人們越來越關注生活環境及其環境問題、食品安全與衛生問題以及農村生態環境問題。
專家表示,從生態農業的發展前景來看,加快生態農業的發展進程,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建設農村清潔、環境優美、經濟富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生態農業發展的新方向。這與發展生態經濟、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推進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生態農業密切相關。
業內人士認為,要關注生態農業的發展前景,必須關注生態農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導向。歸根結底,農業生產追求效率,生態農業的最終產出包括兩種類型,一種是產品,另一種是服務,兩者都需要滿足市場和消費者的需求。
從生產環節來看,生態農業的發展前景是在生產傳統肉、蛋、奶、蔬菜、水果和糧食作物的同時,重視糧食安全,降低能源消耗,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因此,有必要在生產過程中盡可能減少污染,不用或少用相應的化學品,使最終產品綠色、有機、安全、無污染。從銷售環節來看,生態農業需要科學管理、先進技術和新穎理念。此外,生態農業在發展過程中與第三產業的關系更為密切。生態農業在生產農產品的同時,對其配套設施有更高的要求。
生態農業的發展程度和生產規模最終受到科技水平的制約。專家表示,不斷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是保證生態農業快速發展的根本。要發展生態農業,必須重視并積極采用相關高新技術,以科技進步促進生產和服務的發展。
生態農業需要投資現代科技產品,關注生產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并及時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當這些考慮成熟時,生態農業設施的建設已成功了一半。
生態農業的發展前景主要集中在生態文化建設上。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精神需求。農業作為第一產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不能落后。這就要求農業發展緊跟時代潮流,積極發展人文氛圍濃厚、底蘊深厚的農業生態文化。相應的措施包括提高員工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向平衡,努力打造品牌等。
“十四五”時期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關鍵時期,農業進入低碳發展的新階段。專家表示,通過軟硬件相結合,大力推進生態農場建設,不僅能進一步帶動農業產業結構升級,促進農業綠色轉型和高質量發展,讓農民在產業發展中獲得實惠,更是為返鄉、入鄉、在鄉的創新創業人才提供了一個舞臺,為農村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建設生態農場是一項長期任務、系統任務。各地要堅持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方向,形成綠色生產方式,促進生產生活生態相協調,構建上下聯動、多方協同的工作格局。同時,要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保持戰略定力,制定更具體、更有操作性的舉措,因地制宜、精準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