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五月,在江蘇豐縣開發區(鳳城街道)劉李三村食用菌黑木耳種植大棚內,一排排整齊的木耳“花”團錦簇、長勢喜人。喜獲豐收的農戶們正忙著采收。
劉李三村已經有多年的食用菌種植傳統,隨著種植效益的提升,黑木耳的種植規模逐漸擴大,如今收益較多的種植戶一年收益可達到40到50萬元。
創出新模式 增效又增收
據了解,黑木耳采摘的時機和方法直接影響黑木耳的質量和產量。由于木耳生長會出現參差不齊、長勢不均的情況,因此采用傳統的“采大留小”的方式選摘,費時費力。為了提升采摘效率、提高產量,種植戶王厚福通過不斷鉆研,創出了采摘新模式。
王厚福在種植過程中加大投入力度,時刻關注木耳長勢,嚴格控制大棚內的溫度、濕度,利用技術手段及時對耳片的長勢、大小進行調節,確保木耳催芽整齊,長勢均勻,待木耳符合采摘標準后再一次性采摘,這種采摘模式就是他口中的“一把擼”,能夠極大減少人力成本。
拓寬新品種 打開“新門路”
在王厚福的黑木耳種植大棚內,除了烏黑光潤、質地柔軟的黑木耳,還可以看到幾排晶瑩剔透的白木耳。據介紹,這些白木耳是今年試種的新品種,相比黑木耳售價更高,收益更好,試驗成功后將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
據了解,村里還在木耳種植基礎上引進其他高端菌類,不斷拓寬百姓增收致富的“新門路”。鳳城街道劉李三村黨支部書記王濤說:“去年已經引進了羊肚菌,試種還是比較成功的,今年年底打算進行大規模推廣。”
增加附加值 秒變“金耳朵”
為將農產品效益最大化,劉李三村以黑木耳深加工為切入點,通過多種工藝對食用菌農產品進行粗、深加工,延伸農產品產業鏈條,增加農產品附加值,讓村民吃上“產業飯”、端穩“致富碗”。
隨著產品附加值的提升,小小黑木耳成了百姓增收致富的“金耳朵”。食用菌農產品的種植不僅讓種植戶們鼓起了“錢袋”,更是帶動了村子產業發展、經濟增長。